PLoS Comput Biol:乳腺癌细胞的蛋白互作网络或能改变基因的表达情况
2017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健康细胞而言,一种特定的基因或许在乳腺癌细胞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功能,而这或许归咎于细胞中相互作用蛋白网络的改变。图片来源:Nephron/Wikipedia 此前研究人员发现,单一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能够在细胞中表现出不
PLoS Pathogens:揭示LysM蛋白介导的真菌—昆虫互作效应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Divergent LysM effectors contribute to the virulence of Beauveria bassiana by evasion of insect immune defenses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研究以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为对象
李海涛研究组近期在《自然化学生物学》和《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合作论文利用和开发微阵列互作技术促进表观遗传学研究
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题为《应用蛋白微阵列技术研发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剂》(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论文,通过构建组蛋白阅读器结构域蛋白芯片,并结合基于结构的构效关系演化,开发出专门针对Spindlin1的活性小分子抑制剂,为今后模式结构域靶向的药物筛选与
动物所在水稻条纹病毒与介体昆虫互作领域取得新成果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一种虫媒纤细属病毒,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导致东南亚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减产。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综合性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 pathway of a vector insect is activated by virus capsid protein and
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
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通过细胞器的空间区域化和功能特异化,使得不同的细胞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所指的细胞器是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膜性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执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域。尽管每种细胞器均有其特化的功能,但同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相互协调来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经典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始于单个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研究,盛于基因互作图谱和蛋
Nat Neurosci:蛋白互作网络图谱助力大脑疾病的药物开发
2017年7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就像儿童有什么问题不能全怪父母一样,根据由USC医学院的神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自闭症等大脑紊乱疾病并不是由单基因的突变导致的。为了帮助研究者们看到完整的调控网络,Marcelo P. Coba首次创建了大脑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这一工作首次为开发相关的药物提供了线索。(图片来源:Steven Park)"我们目前使用的药物并不是针对大脑紊乱",
PNAS:科学家阐明维持细胞平衡状态的遗传互作机制
2017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密苏里州托瓦斯医学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与调节性基因“互相交流”进行竞争或能帮助维持细胞状态的平衡;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提供Nanog基因和Hox基因之间直接调控反馈的证据。图片来自:Bony De Ku
职称论文制度终获改革,“代表作”制度步入历史舞台
实行了三十年的职称制度终于迎来了大改革。昨日(201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重点改革"唯论文唯资历 唯学历"论,让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和肯定。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此次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最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就是评价标准之变。《意见》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了评价标准的首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看得见的蛋白互作新技术Duolink PLA
现今,科技发展的齿轮正在高速运转,每隔2-3年就会出现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引领生命科学走向更精细、更微观、更真实的水平,这其中也包括蛋白的研究。在疾病的致病机理、分子机制、信号通路、药物筛选以及新型诊断标志物的发现中,传统的蛋白研究“金标准”方法如Co-IP、Western blot、ELISA、IF等已呈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你可能在实验中遇到过以下问题:WB方法灵敏度较低,无法检测低丰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 - 环境互作信号分子 MYB29 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通过不同的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感知和整合来自环境的各种激素和信号分子。细胞核编码的线粒体交替氧化酶(Alterative oxidase1a,aox1a)作为一个模式系统已经被用于研究线粒体和细胞核之间的逆行或压力信号(Retrograde signaling)。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张新华于 2014-2015 年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和博士后 Ivanova An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