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不同RNA修饰间的互作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研究组、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合作,揭示了两种最为普遍存在的RNA水平修饰——腺苷N6位置上的甲基化(m6A)和腺苷至次黄苷碱基(A-to-I)编辑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了m6A修饰对A-to-I编辑的负向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该成果将为全面揭示复杂RNA表观修饰调控提供新思路。迄今为止,多达100

2018-01-07

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BDNF表观修饰改变是青少期应激导致成年后认知弹性损伤的潜在机制

 精神疾病发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激,尤其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应激会影响脑的发育过程,显着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这种早期环境因素导致的长期效应,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早期应激导致表观遗传指标发生持久性变化,进而改变基因的表达,这种机制很可能介导了成年后持续性的脑与行为的功能性变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存在前额叶

2018-01-10

Cell:体内唾液酸化作用可将有害抗体变为有益抗炎抗体

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将体内有害的自身抗体(autoantibody)直接转变成抗炎抗体(anti-inflammatory antibody),初步测试显示,这种技术在自身抗体诱导性疾病小鼠模型中成功减轻了炎症。这项技术由MGH风湿病、过敏症及免疫学部免疫学和炎症性疾病中心Robert Anthony博士实验室开发,涉及利用酶将半乳糖和唾液酸连接到

2017-12-26

PLoS Pathog:经过基因修饰的CAR-T细胞有望在体内长期抵抗HIV

2017年12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疗法,对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们携带着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编码基因,从而产生能够检测和破坏被HIV感染的细胞的T细胞。这些接受基因改造的细胞不仅破坏被HIV感染的细胞,而且它们持续存在两年多的时间,这提示着有潜力对导致获得性免疫

2017-12-30

研究揭示α-微管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神经元轴突分支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α-Tubulin Acetylation Restricts Axon Overbranching by Dampening Microtubule Plus-End Dynamics in Neurons为题,在线发表在Cerebral Cortex上。该研究揭示α-微管蛋白(α-tubulin

2017-12-20

乳酸菌不光能改善肠道健康 还能防流感!

2017年12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常用作有益菌群改善机体肠道健康的乳酸菌或能为机体提供保护效应有效抵御不同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感染,最终导致机体在病毒感染后体重降低,同时降低肺部病毒的复制水平,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图片摘自:CDC流感病毒会引发人类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

2017-12-18

Frontiers in Immunology:乙酰化修饰对流感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影响机制研究获进展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流感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其进入宿主体内后,利用宿主的复制和翻译系统完成其生活周期。流感病毒NP蛋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流感病毒NP蛋白受到泛素化、SUMO化和磷酸化调控,而NP蛋白是否受到乙酰化调控,

2017-12-21

补充乳酸菌对高盐导致的高血压有治疗效果

 《自然》发表最新研究: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因其会扰乱肠道微生物固有平衡,使乳酸菌大幅减少,人体的自身免疫功因此出现异常,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病,而补充乳酸菌可以起到对高盐饮食导致的高血压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本文作者Eric Alm教授和Dominik Muller教授表示:“通过研究确实体现出了开发益生菌去治疗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的前景,但人们千万别以为吃了咸的食物再补充益生菌,就什么事都没

2017-12-18

Nat Commun:研究揭示O-GlcNAc糖基化修饰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DNA总是受到内源或外源环境中多种损伤因子的攻击,例如DNA复制错误、细胞代谢产物、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和化疗试剂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DNA损伤的产生。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修复DNA损伤,将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而诱发多种人类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和出生缺陷。为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生物体进化出一套保护机制来监控DNA损伤并及时修复,这一机制即为DNA损伤应答。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郭彩霞研究组与中

2017-12-16

古老抗生素焕发青春 D-环丝氨酸被重新结构修饰治疗结核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该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寻找有效控制和治疗结核病的新药至关重要。近日,由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结核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微生物感染疾病,而这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