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Science:布氏锥虫腺苷环化酶调节宿主固有免疫防御
6月14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腺苷环化酶在布氏锥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寄生虫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有一大家族跨膜受体样腺苷环化酶。激活这些酶需要催化结构域的二聚化。这常常发生于应激条件下。 利用显性抑制策略,研究者发现,降低腺苷环化酶活力50%可允许睡病虫生长,但降低了它控制宿主早期固有免疫防御的能力。
JI:人博卡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国际免疫学重要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2 189:1144)刊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学科组的研究论文,文章介绍了该学科组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简称HBoV)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HBoV是2005年发现的一种新型人类细小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
PNAS:揭示RNA病毒劫持宿主细胞进行增殖机制
通过发现某些病毒如何利用它们的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微生物学家们鉴定出一种新方法来开发一种广谱性疗法来治疗诸如脑膜炎、脑炎、肝炎和可能普通感冒之类的病毒性疾病。 在这项由Bert Semler教授领导的新研究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和丹麦同事们发现某些RNA病毒劫持人细胞中的一种关键性DNA修复酶从而产生用于它们进行复制时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Cell:痘病毒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战胜宿主抗病毒防御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发现导致天花和其他疾病之类的痘病毒(poxvirus)通过快速和暂时地产生一个有助于这些病毒对抗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的多个拷贝,而能够适应和打败宿主抗病毒防御。根据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刊登在2012年8月17日那期Cell期刊上的研究论文,这项发现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尽管存在较低的突变率,但是也能够经历快速的进化。
Cell Stem Cell:科学家成功将干细胞演变成为大脑皮质中间神经元
2013年5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费城儿童医院和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医学研究人员操纵人干细胞成为在神经发育障碍如癫痫,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脑细胞。新的细胞模型系统让神经科学家能研究大脑的正常发展以及确定神经精神疾病下具体的生物信号的中断情况。
mBio:揭示宿主体内白色念珠菌感知发动攻击时机的机制
一种常见性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也可译作机会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以一种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在我们的身体中存活,直到它感知到我们虚弱时,它快速地发动攻击。这种真菌有时会在免疫受损患者体内导致一种致命性的被称作念珠菌血症(candidemia)的感染。
PLoS Pathog:揭示致命性马尔堡病毒抑制宿主免疫系统机制
2012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出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中的一种关键性蛋白的结构。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病毒导致类似的疾病,也是地球上最为致命性的病毒之一。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9月13日刊登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
Hepatology:朱应等在宿主抗病毒机制方面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Hepatology(IF:10.885)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应教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ajor Vault Protein: A Virus-Induced Host Factor Against Viral Replication 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Type-I Interferon”,文章中...
Retrovirology:研究揭示宿主免疫细胞调控HIV-1感染的机制
9月18日,Retro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mmune adaptor ADAP in T cells regulates HIV-1 transcription and cell-cell viral spread via different co-recep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