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成果可为人类面临的健康、农业、环境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刘双江所说的“种子计划”,是指2017年12月20日启

2018-01-17

《细胞研究》:中科院神经所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基因敲入的食蟹猴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辉研究组与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利用了一种以同源臂介导的末端接合(HMEJ)为基础的基因敲入策略,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基因敲入的食蟹猴。1月12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题为《运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获得基因敲入食蟹猴》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期刊。由于基因修饰猴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人类疾病症状,因此它可以作为

2018-01-14

Leukemia:中科院科学家发现促进MLL重排型白血病进展的新机制

2018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Leukemia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组蛋白三甲基转移酶SETD2发生失活突变,会通过改变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水平,参与MLL基因重排型急性白血病的进展。该研究为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信息。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曾经发现大约22%的MLL基因重排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携带SETD2基因的

2018-01-11

中科院和北京大学合作揭示内质网应激蛋白ATF6调节人干细胞衰老的新机制

2018年1月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汤富酬实验室、以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曲静实验室合作,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了题为“ATF6 safeguards organelle homeostasis and cellular aging i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绘制了多种人干细胞和体细胞受内质网应激蛋白

2018-01-11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水稻株型建成分子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种康带领的团队通过生理学检测、生化手段验证和遗传学观察,进一步阐明了水稻中微RNA通过植物激素信号途径调控水稻株高与叶夹角的分子机制,为理解植物激素精细调节水稻株型提供了新的资料。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植物生理学》杂志上。微RNA是近年来在多种真核生物及病毒中发现的一类长度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RNA分子,并不直接编码蛋白质,但能

2017-12-07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揭示帕米尔人群的源流历史

帕米尔高原总是令人心旷神怡,但帕米尔高原人群源流历史却一直鲜为人知。近日,中科院副院长、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率领团队和新疆医科大学教授哈木拉提·吾甫尔的团队开展合作,发现帕米尔高原人群体现出东西方遗传混合的特征,大多数混合事件发生在末次盛冰期之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在1838年被到访的英国探险者John Wood首次赋予

2017-12-03

院士:中国将干细胞的前景看作是国家建设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早前,我国政府批准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规划中科技创新成为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中提出2020年将研究经费支出提升至GDP的2.5%,而在十二五规划中研究经费支出比值不到2.2%。在这些科研创新型研究中,干细胞研究也成为焦点话题。《“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中指出开展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规模化培养等基础与临床研究

2017-12-07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发布精准诊断一类疾病的核心使能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团队发布了两项生物信息技术(算法和软件)可用于精准诊断菌群相关疾病指标的研发,也可用于其它环境微生物群系监测的研究。相关研究分别发表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科学报告》上。现今,仍有一类疾病(例如乳腺炎、BV、IBD、肥胖、牙周炎等),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缺乏完整了解,使临床诊断存在诸多障碍。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就是与人体“菌群失调”密切关联,类似于自然生

2017-12-04

中科院科学家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在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专家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研究揭示了我国蝙蝠携带有不同株具有跨种传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状病毒,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为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蝙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自2005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多种菊头蝠中发现了越来

2017-12-05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含2名诺奖获得者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今天揭晓,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在新当选的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为优化院士队伍学科结构,在2017年增选工作中,中科院进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