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R环结构或能与转录因子Sox2协调作用来调节细胞重编程的多能性
2020年6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R环(R-loops)细胞中的特殊结构,其由RNA-DNA杂交体和可被取代的单链DNA组成,通常在转录基因附近被发现,然而,R环通常也是一种动态和广泛的实体结构,其在基因组中扮演着并不明确的调节和表观遗传角色。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
Nat Biotechnol:中科院高彩霞团队成功开发植物基因组引导编辑技术
2020年3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也被称作固有免疫细胞,是一类不同于T细胞和B细胞的淋巴细胞亚群,位于肠道粘膜表面中,增强免疫反应,维持粘膜完整性和促进淋巴器官形成。它们缺乏克隆性的抗原受体,在分化过程中也没有经历Rag基因的重排过程。在感染之后的数小时之内,ILC就能够活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不鼓励人人吃药来预防
“治疗轻症患者中西医结合很有效,不鼓励人人吃药来预防”——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中医疗效到底怎么样?首个中医方舱医院,如何帮助患者康复?当下疫情防控中,这些涉及中医药话题备受关注。武汉市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近日在武汉江夏开舱,收治确诊患者。作为江夏方舱医院的总顾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课题组发表Nature发文揭示正在中国肆虐的肺炎疫情很可能由蝙蝠起源的新型冠状病毒导致
2020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冠状病毒已引起两次大规模疫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一般认为,主要在蝙蝠中发现的SARS 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可能会导致未来疫情暴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位于中国中部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和山大合作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
2019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中国工程院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当选院士名单(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按院士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出新型离子阱质谱仪可快速识别复杂基质中的疑似毒品物质
毒品走私和犯罪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禁毒虽不是解决毒品最根本的方法,但却是目前最有效,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执法部门对于毒品现场快速识别技术和设备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快速分析与检测研究组(102组)李海洋研究员和侯可勇研究员团队与云南警官学院、毒品分析及禁毒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同研制了一种热解析丙酮辅助光电离微型离子阱质谱仪,实现了禁毒现场复杂基质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首次在猪上实现多位点单碱基编辑
7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赖良学课题组利用单碱基编辑器首次在猪上实现多位点单碱基编辑。据悉,该成果的应用将加速生物医药相关的大动物猪模型培育和农业精准育种。相关研究6月28日发表在《自然-通讯》。赖良学表示,该研究首次从细胞、胚胎及动物三个层面探讨了单碱基编辑器对猪多基因进行同时点突变的可行性,并且通过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注射两种途径获得两种单位点
中科院海洋所“水母活性肽与蜇伤解毒剂”科研成果成功实现转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与水母娘娘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东方美谷举行“水母活性肽与蜇伤解毒剂”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水母(英文名称:Jelly Fish):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它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水母蜇伤是最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开发出“5G”版体细胞重编程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7因子代替传统的4因子(OKSM),开发出新型高效重编程的方法。该方法好比移动通讯信号由“4G”升级为“5G”,为再生医学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机制研究提供高质量细胞来源及崭新的细胞模型。相关研究6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报告》。自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报道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可将体细胞重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