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ANS:中科院发现抑制老年痴呆新药物靶标

近日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果蝇中发现HDAC6突变可挽救人类tau诱导的微管缺陷。相关论文“HDAC6 mutations rescue human tau-induced microtubule defects in Drosophila”发表在3月4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2013-03-14

Science:中科院发现冰期动物群起源青藏高原

记者9月2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学家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了一个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这些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从而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2012-11-18

Aging Cell:中科院揭示皮肤干细胞衰老新机制

成体皮肤干细胞的研究对于治疗烧伤、糖尿病引起的皮肤溃疡、皮肤衰老以及构建人类组织工程皮肤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皮肤干细胞进行组织工程学皮肤构建以及皮肤疾病的治疗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与此同时,临床对于成体皮肤干细胞应用的需求却十分迫切。不同种类的皮肤干细胞在体外的自我更新以及分化能力的提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012-11-18

中科院致力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说,作为承担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中科院一直致力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努力使这些装置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者共享共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2012-11-19

中科院揭示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反应规律

近年来,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2010年我国该病病例达1,795,336例,重症患者数超过2.1万,其中死亡病例905例,比前一年均有显著增加,疾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加快研发手足口病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由于人体对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EV71的免疫保护机理还不清楚,给该病疫苗的研发带来困难。

2012-11-18

MBoC:中科院研究TrkB受体囊泡运输机制获进展

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BDNF是调控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与稳态的重要信号分子,通过结合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受体TrkB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分化、功能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BDNF结合诱导TrkB形成二聚体并发生自体磷酸化,其磷酸化位点将募集下游效应因子,从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复合体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神经元细胞,继而形成运输囊泡并继续调控多条信号通路。

2011-08-25

Development:中科院鉴定出调节植物器官大小基因

植物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器官大小不仅受环境影响,而且受到严格的遗传调控。到目前为止,对器官大小调控机制的认识甚少。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此前的研究鉴定出一个种子和器官大小的调控基因DA1,它编码一个泛素受体。本研究在da1-1突变体背景下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了一个da1-1的增强子(eod8-1)。eod8-1的突变发生在MED25基因中。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