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鲍岚研究组发现α-tubulin乙酰基转移酶MEC-17调控神经元迁移的新机制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会不断的增殖,新生的神经元要不断迁移以适应大脑皮层发育的需要。皮层神经元迁移对于皮层结构和神经环路的形成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骨架微管对于皮层神经元的迁移至关重要。

2012-11-18

中科院生物物理科学家Cell Res揭示新型分子伴侣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周政研究组于在高等真核生物发现了一种新的组蛋白伴侣Anp32e。

2014-03-17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畜禽粪污微生物除臭菌剂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畜禽粪污微生物除臭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近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190607.1)。 恶臭污染是世界公认的七大环境公害之一,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由畜禽粪便引起的恶臭污染已成为恶臭污染的最主要贡献之一。

2013-10-09

中科院近代物理“照出”甜高粱新品种

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主持的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示范项目,日前成功利用重离子辐照育种技术选育出早熟、高糖、抗病的甜高粱新品种。

2013-12-09

中科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

6月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依托单位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湖北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筹)、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负责人、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詹明生和张玉奎院士主持。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和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玉奎院士为重点实验室揭牌。

2013-06-07

:中科院神经研究人员发现果蝇行为灵活性的神经机制

8月23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研究组题为“调节果蝇视觉逆转学习的一个伽马氨基丁酸能的抑制性神经环路”的研究论文。

2012-11-18

PLoS ONE:中科院心理研究发现音节是汉语口语产生中的编码单元

语言产生包括了概念准备、词汇通达、单词形式编码和发音等一系列认知加工过程。单词形式编码过程指的是从心理词典中提取单词语音形式的信息,并为发音阶段做好准备。在语言产生研究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确定单词形式编码的单元。已有的语言产生模型基于字母语言的研究结果,认为口语产生过程中单词形式的编码单元是音段或者音素。在字母语言中,单词的视觉形式能够清楚地表明单词的发音信息。

2012-10-26

Diabetes:中科院营养研究人员发现2型糖尿病的一个全新分子机制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急速增加,并且有发病时间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可以导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等。因此,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是胰岛素抵抗。

2012-11-18

MCB:中科院健康研究人员揭示IL-17信号通路调控新机制

白介素-17(IL-17)是一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先天性免疫细胞等分泌,在多种炎性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17受体(IL-17R)通过信号转导复合体IL-17R-Act1-TRAF6激活下游NF-kB、JNK等信号通路。然而,该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阐明。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