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HIV关键蛋白竟然可以通过外泌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2018年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UNC)莱恩博格综合癌症中心实验室的一项最新研究,HIV也许可以通过将关键蛋白质包装在宿主细胞细胞器中并将之分泌到细胞外来影响HIV不能直接影响的细胞。图片来源:Ryan McNamara研究人员在《mBio》上报道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发现HIV可以使用外泌体将病毒蛋白Nef分泌到细胞外。考虑到这个蛋白被分泌到细胞外一定有其作用,

2018-02-19

蛋白抑制增加眼睛小梁网中的基因运送效率

2018年1月19日/生物谷BIOON/---当通过降低眼内压力来测试治疗青光眼的基因时,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无法有效地将基因运送到控制眼内液体压力的细胞中。基因仅在进入细胞之中才能够发挥作用。青光眼是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造成的,其中眼内压力过高通常是眼睛中的液体排出管(fluid drain)堵塞引起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眼

2018-01-19

PLoS Pathog:人蛋白APOBEC3H阻止HIV前病毒传播到人类

2017年12月26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人体中的一种被称作APOBEC3H(A3H)的抗病毒蛋白可能抵抗在进化上产生HIV-1的猴免疫缺陷病毒黑猩猩毒株(chimpanzee strains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cpz)的跨物种传播。2017年12月21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Zeli Zhang和同事们将这一发现发表

2017-12-26

发现一种抗病毒蛋白可能阻止黑猩猩传播HIV前

【人体内的抗病毒蛋白可能阻止黑猩猩传播HIV-1前体】在人类中,被称为APOBEC3H的抗病毒蛋白质可以抵抗产生HIV-1的病毒的黑猩猩的跨物种传播。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 - 海涅大学的Zeli Zhang及其同事在一项新的PLOS病原体研究中介绍了这一发现。APOBEC3H或A3H是几种称为A3的抗病毒蛋白质之一,其抑制慢病毒(一种包括HIV-1的病毒属)的复制。 HIV-1起源于黑猩猩免疫缺

2017-12-24

植物染色蛋白磷酸化研究取得进展

组蛋白磷酸化修饰与着丝粒功能的建立、维持相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从2010年开始从事玉米、小麦H2A和H3的磷酸化修饰与染色体取向、分离等功能研究。由于植物染色体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得到部分不同于酵母及人类的结果。H2A磷酸化激酶Bub1的定位及细胞周期变化,结合RNAi与H2A磷酸化信号变化,在玉米特殊的微小染色体、减数分裂突变体中发现这一复合物与减数分裂I染色体着丝粒的

2017-11-12

雅培创跃中心:诊断行业首个一化客户体验中心在沪亮相——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挑战,提升诊断创新与效率,助力“健康中国”

(2017年11月2日,中国上海)无论是等待体检结果的个人,还是渴望获得准确诊疗方案的患者,快速、准确、可靠的诊断检测是临床护理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帮助实验室和医院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者雅培宣布:全球诊断行业首个一体化客户体验中心——雅培创跃中心在上海盛大揭幕。雅培创跃中心揭幕仪式嘉宾从左到右为:雅培诊断中国副总裁屠光明、雅培诊断全球执行副总裁Brian Blas

2017-11-02

Cell子刊《分子细胞》报道冷冻电镜解析的人源蛋白组装的变构选择机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欧阳颀院士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高分辨率蛋白酶体19S调控复合体在结合组装伴侣p28的自由态的三维结构及26S全酶组装的变构选择机理。文章共报道了12个19S调控复合体相关的冷冻电镜结构,包括4.5-?调控颗粒(RP)的非AAA亚复合体结构以及7个不同构象的Rpn-p28-AAA结构。该研究工作同时阐释了组装伴侣蛋白G

2017-09-16

Chemical Communications:二聚蛋白荧光标记应用单分子FRET研究获进展

 6月19日,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刊物Chemical Communications(ChemComm)以封面论文(Inside Front Cover)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柯莎(Sarah Perrett)研究组题为A Co-expression Strategy to Achieve Labeling of Individual Subunits within a

2017-07-25

孟文翔研究组在非中心体微管形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微管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分裂、细胞迁移和细胞极性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动物细胞中存在两种微管, 即中心体微管和非中心体微管。但是关于非中心体微管形成的机制,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孟文翔研究组针对上皮细胞中形成非中心体微管的“锚定 - 释放”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细胞生物学以及活细胞成像技术详细研究了中心体处 Nezha/CAMSAP3

2017-06-07

生命中心颜宁研究组在《细胞》发表论文 报道脂类转运蛋白 ABCA1 的三维结构

2017 年 6 月 8 日,生命中心颜宁研究组在《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脂类外向转运蛋白 ABCA1 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Human Lipid Exporter ABCA1)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胆固醇逆向运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 ABCA1 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其作用机制及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胆固醇广泛地存在于高等动物的各类组

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