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Med:中国科学家新成果!特殊的外泌体分子或能改善抗癌药物向肿瘤的运输效率!
来自中国南京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外泌体或许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载体来运输癌症疗法至肿瘤中,外泌体是一种能将分子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的特殊胞外囊泡分子。
CD:中国科学家打破肝癌免疫治疗耐药困境!复旦大学樊嘉院士/朱棣/徐泱团队揭示IFN-α增强抗PD-1治疗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肝脏肿瘤(肝细胞癌,HCC)发生率持续增加,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1]。有预测显示,在2025年以前,每年将有超过一百万新增HCC患者[2]。
TCCI科学家在NatureHumanBehavior发表评论探讨计算精神病学在中国的发展
该评论文章系统总结了当前中国面临的精神健康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计算精神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解决精神健康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计算精神病学在中国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行动。
华兴资本2021年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年度回顾|诊断与生命科学篇
2021年,是我们与新冠疫情共处的第二年,医疗健康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与机遇:中美资本市场政策频出,疫情主题和检测类企业的行情高低起伏,数字疗法和互联网医疗进一步渗透,AI企业取证并走向资本市场,更多医疗器械公司登陆港股IPO……
Cell Rep Med:中国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孕酮在晚期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肿瘤代谢产物角色,同时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消除致癌作用的策略,其或能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Cell子刊:中国科学家发现,运动促进神经元发生关键在硒
中国有句老话,叫“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别说,运动促进神经元再生的机制还真跟“吃”有关。这个“吃”说的不是我们吃饭,是我们的神经元从血液中摄取硒元素来发展自己。来自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联合科研团队发现,神经前体细胞摄取硒元素是运动介导神经元发生的关键,并且可以缓解老龄和海马损伤带来的学习和记忆障碍。该研究近期发表在《细胞·代谢》上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再获教科书级的重大发现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实验室的研究论文“RALF peptide signaling controls the polytubey block in Arabidopsis”以长文形式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该论文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每个胚珠仅允许一根花粉管穿出花柱道
Microbiology Spectrum: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毒素团队揭示黄曲霉Fus3-MAPK信号路径调控黄曲霉生长及毒素合成新机制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减少粮食产后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等同于粮食增产。霉菌及毒素污染是导致粮食品质劣变,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腐生丝状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 (AFB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毒性、最具致癌性的天然化合物,毒素通过污染粮食、饲料等进入食
PLoS Biol:中国科学家新发现!抗肿瘤药物喜树碱或有望作为治疗肥胖的“利器”!
来自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抗肿瘤药物或能通过激活一种天然的抑制饥饿的信号通路来促进小鼠体重下降,相关研究结果或未开发抵御肥胖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CTM:中国科学家新发现!神经酰胺合成酶2在维持肝脏稳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神经酰胺合成酶2(CerS2,Ceramide synthases 2)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有丝分裂停滞缺失2(Mad2)的表达在维持肝脏染色体多倍体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