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气候变化造成中国华中区域湿地面积类型减少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日前完成“气候变化对华中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在最近50年里,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华中区域湿地面积、类型减少。 报告负责人、湖北省气象局首席农业气象专家万素琴介绍说,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源”,华中区域是中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华中区域气候出现明显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2015-03-26

Plant Cell:玉米减数分裂研究取得新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是如何相互识别在植物的研究工作相对发表文章较少。虽然功能上是保守的,但不同物种的同源染色体配对起始及机制可能不同。 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减数分裂及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该研究组以玉米减数分裂突变体及含有双着丝粒染色体的植株为材料,发现着丝粒配对先于端粒的bouquet并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其重要作用。同源染色体配对起重要作用的是着丝粒的活性而不是着丝粒的特异序列。

2013-10-24

Journal of Cell Science:植物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重组机制研究新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重组不仅是遗传多样性形成所必需的,而且重组形成的交叉,也是同源染色体分别受两极纺锤丝牵引稳定排列在赤道板上,最终正确分离所必需的。研究表明,两个不同途径导致两种不同类型交叉的形成,一是对干涉敏感的交叉,也称I型交叉;另一是对干涉不敏感的交叉,也称II型交叉。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这两种交叉同时存在,两种类型交叉所占比例因物种而异。

2012-03-09

Mol Psychi: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的验证需要勇气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复杂的精神疾病,以思维障碍为主要临床相,伴有感知觉、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的异常以及认知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失调、意志缺乏等。该病多起病于青年时期,全球人群终身患病率高达1%,但病因至今未完全明朗。由于精神分裂症遗传率很高(80%),解析其遗传易感性一直是该病的研究热点。

2012-11-18

烦躁也许是精神分裂的开始

“菜花黄,病人狂。”春天精神心理疾病高发,早在民间谚语里就有体现。据专家介绍,这时求诊和入院的精神病人占了全年的70%。其中尤以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患者多见。专家提醒,不要忽视睡眠不佳、情绪极度烦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发作的苗头,当自我调节无效时,应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原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病情可能会反复、波动,建议规范服药、密切随诊。

2015-02-15

科学家确定上百个与精神分裂有关基因

最近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人员牵头的多国研究小组在Nautr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公布他们发现的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基因。这也是迄今为止关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基因研究。

2014-07-24

PNAS:Chk1-S蛋白在细胞分裂中起关键作用

科学家们至少发现一个事例,即当较短的蛋白版本Chk1-S在细胞分裂开始发挥作用时,细胞分裂能够继续进行,癌症病人可能有朝一日从这一发现中获益。 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蛋白Chk1是细胞发育中的一个关卡(checkpoint):它阻止正常细胞和受损细胞发生分裂直到它们的DNA完全复制或修复。

2012-11-18

AGP:精神分裂症诊断与青少年进展性大脑变化相关

根据1月份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的一篇报道,与无精神病诊断的健康青少年相比,具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诊断的青少年灰白质体积减少更多,额叶中的脑脊液增加更多。 "在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已报道了大脑灰质(GM)逐步丧失,然而,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些变化是否是不同的精神病小儿患者所共有的","作者在这项研究的背景信息中这样写道。

2012-11-18

Br J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者睡眠紊乱不容忽视

12月22日,一项发表在Br J Psychiatry杂志上的最新研究"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in schizophrenia"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明显的睡眠紊乱,其中50%的患者亦伴有睡眠生物钟紊乱,即夜间-日间睡眠节律的不同步。

2012-11-18

Cancer Cell:区分肾癌亚型 有前景的新药靶点

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学家近期的研究为更完整地了解肾癌不同亚型奠定了基础,这可能为更好地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 由Kyle Furge博士和Aikseng Ooi博士发表于Cancer 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提供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解,这为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注:PRCC2是一种恶性肾癌,目前没有有效的疗法)。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