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亿美元囊获抗纤维化疗法 勃林格殷格翰达成合作
日前,Bridge Biotehrapeutics公司宣布,与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达成一项合作和研发授权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Bridge公司研发的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抑制剂BBT-877,治疗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在内的纤维化间质性肺病患者。Bridge是一家只有17名正式员工的虚拟公司。BBT-877是该公司开发的具备“b
百时美免疫组合疗法Opdivo+Yervoy治疗PD-L1阳性患者疗效优于化疗
2019年07月25日/生物谷BIOON/--肿瘤免疫治疗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公布了评估PD-1肿瘤免疫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227的更新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多部分开放标签III期研究,正在评估基于Opdivo的方案与含铂两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状和鳞状肿瘤组织学的晚期非小细
个性化医疗新篇章!罗氏“广谱”抗癌药Rozlytrek率先获日本批准,治疗各类NTRK融合实体瘤
2019年06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近日宣布,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已批准靶向抗癌药Rozlytrek(entrectinib),用于治疗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融合阳性晚期复发性实体瘤成人及儿科患者。Rozlytrek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癌药,是日本批准靶向NTRK基因融合的首个肿瘤不可知论(tumor-agnostic,即与肿瘤
科学家鉴别出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的两类成纤维细胞 有望开发新型个体化疗法
2019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成纤维细胞是机体所有组织中存在的一种细胞,其能通过分泌胶原蛋白和组成包含细胞外基质等材料的组分来维持结缔组织的结构完整性,尽管其在维持健康组织的架构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如今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成纤维细胞或会在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诱发炎症及组织的损伤,比如风湿性关节炎、骨质侵蚀和关节软骨的破坏,近日,研究人员Croft等人在Nature刊文指出
JAMA Neurol:深入观察阿尔兹海默病毒性蛋白有望开发新型精准化疗法
2019年6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一种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β淀粉样蛋白是每个人大脑中的一种正常蛋白质,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为何这类蛋白质会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凝固并形成沉积物,而这也是阿尔兹海默病的典型特征。图片来源:Environmental Molecular Sciences Laboratory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β淀粉样蛋
JPC:科学家有望利用肿瘤生物标志物开发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精准化疗法
2019年6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Pancreatic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乔治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利用肿瘤分子标志物或能帮助选择特殊的化疗制剂来用于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基于前期研究结果,目前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使用分子生物标志物来指导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
首个化疗免疫疗法!罗氏CD79b靶向药物Polivy获美FDA批准,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2019年06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Polivy(polatuzumab vedotin-piiq),联合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及Rituxan(美罗华,通用名:rituximab,利妥昔单抗),用于既往已接受至少2种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
Sci Rep:3D打印技术助理快速个性化治疗
2019年5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为什么同样的治疗对每个患者都不一样?如何优化药物的性能而不会因剂量过大而引起副作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细胞共培养平台,以3D形式复制患者的肿瘤结构。科学家们可以用它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测试多种药物或药物组合的有效性。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图片来源:Ww
罗氏组合疗法Tecentriq+Avastin+化疗展现强劲疗效
2019年06月05日讯 /生物谷BIOON/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近日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来自肺癌III期IMpower150研究(NCT02366143)一项预先指定的探索性分析的额外积极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在既往未接受化疗控制晚期疾病的IV期或复发性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 NSCLC)患者中开展,评估了Te
重庆一科研成果让“个性化”药物成为可能
走进重庆大学药学院的实验室,研究员李亦舟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了一只放满小试管的盒子。他举起其中一支管说:“这里面装了三千五百万个不同化合物。”这就是近日,李亦舟实验室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Dario Neri教授实验室合作,通过DNA编码分子库技术获得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将推动新药研发的进程,还让“个性化药物”定制变成可能,将来老百姓或能买到“专属”自己的药物。数月就能完成亿级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