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马少华、黄来强团队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马少华副教授、黄来强教授团队在类器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成功建立了类器官均一化、自动化、高通量培养平台,制备的人源和鼠源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类器官,形态结构均一,忠实地保留了源组织/肿瘤从基因分子细胞到组织生理病理的特性、对药物和治疗的反应功能。其中肿瘤类器官高度保持了源肿瘤的异质性和患
比Remdesivir强27.5倍,强效抑制变异毒株!这款抗癌药或为COVID-19治疗新希望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已造成全球近13%的人口受感染, 210万人因新冠肺炎(COVID-19)而丧生。不仅如此,全球已经出现了超过12000个SARS-CoV-2变种,其致死率可能是早期冠状病毒的30至40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求得COVID-19的“解药”迫在眉睫。由于新药开发历时周期长,因此在现
IMEC研发世界最小的生物传感器 瞄准高灵敏度DNA分子检测
比利时IMEC(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微电子研究中心)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生物传感器(BioFET),尺寸仅为13纳米鳍宽和50纳米栅极长,并成功在其300毫米洁净室实现生产。目前该传感器可检测的极限为几十个DNA分子,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单个D
世界肺癌大会开幕在即!吴一龙教授:肺癌慢病化和长生存已经不远
近日,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举办、即将以全球虚拟会议形式在线上召开的第21届世界肺癌大会,率先在官网披露了研究摘要,届时还将设置11个OA(口头报告)专场公布多项重磅肺癌研究数据。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数约为81.6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3位患者确诊肺癌!肺癌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也让人们对肺癌治疗新突破更加关注和期待。
全世界都在“抗糖”,看看Cell子刊怎么说
糖作为机体的三大能量之一,适当的糖分摄入可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使我们保持健康和心情愉悦。由于果糖比葡萄糖口感更好,但饱腹感较差,据统计果糖占美国总卡路里摄入量的10%左右,但果糖的摄入增加往往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果糖不仅是癌症的潜在诱导因素,也可作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补充燃料”。GLUT
中国中医科学院推进做大做强暨学部成立大会召开
12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成立65周年之际,召开推进做大做强暨学部成立大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出席会议。余艳红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精神引领下,在党和国家领
陈俊强教授:全球食管癌患者我国占一半,免疫治疗打破多年困局!
12月19日,“肿瘤康复阳光行暨胸部肿瘤防治及康复系列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举办。本次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的模式,有超过41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会后,我们有幸对“肿瘤康复阳光行”大型公益系列活动的发起人、福建省肿瘤医院18区特需病房负责人陈俊强教授进行了专访。
Nature:首张癌症转移图谱出炉 涉及21个癌种500株人癌细胞系
绝大多数癌症死亡归因于转移,即肿瘤从一个器官扩散到另一个器官。然而现在几乎没有办法确定某个癌症是否会转移,其扩散的程度如何,会波及哪些组织或器官也很难判断。并且由于体内模型的复杂性,大规模的转移研究不切实际。近期,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预测人类癌细胞的转移是可行的。12月9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Nature杂志
强强联手!罗氏诊断-先声诊断转化医学卓越创新中心揭牌
2020年12月1日,日前,罗氏诊断生命科学部和先声诊断正式宣布达成进一步战略合作,并在南京隆重举行了“罗氏诊断-先声诊断转化医学卓越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双方表示将致力于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感染、药物基因组学等精准医学领域的开发、转化应用及商业化,为更多终端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检测产品,共同推动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创新、精准诊疗的规范化应用以及转化医学的发展,造福更多中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