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用不育实验鼠精巢组织培养出精子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无法产生精子的实验鼠的精巢组织,成功获得了正常精子。 这些精巢无法生成精子的实验鼠是横滨市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手法获得的,它们的精巢内虽然有能够发育成精子的精原细胞,但是向精原细胞提供营养、促进其成熟的支柱细胞不能发挥作用,从而无法生成精子。
Plant Cell:朱英国等水稻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院士课题组在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The Rice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RF5 Restores Fertility in Hong-Lian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via a Complex with the Glycine-Rich Pr
PNAS:一种治疗女性不育的疗法的分子机理
科研人员报告了对一名30岁的女性进行不育治疗的分子基础,她在卵巢片段化和体外受精之后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有1%患有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她们的更年期症状在40岁之前出现,而且承载卵子的卵泡的缺乏导致了不育;对于许多这样的女性,捐献卵子是怀孕的唯一方法。
科学家首次实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规模化制种
12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获得农业部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PNAS:味觉基因缺失导致不育
来自美国Monell化学感官中心的科学家们报告了一个惊人的研究发现,两个参与了口腔味觉感受的蛋白质,也在精子发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7月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主要作者、Monell化学感官中心分子生物学家Bedrich Mosinger博士说:“这篇论文揭示了味觉系统与雄性生殖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
Euphytica:王艇等鉴定出萝卜中一种新的雄性不育类型
武汉植物园成功鉴定萝卜中一种新的雄性不育类型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种群遗传学学科组汪志伟副研究员在王艇研究员指导下,与华中农业大学向长萍教授课题组和湖北农科院梅时勇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开展研究,对在大田发现的一株雄性不育萝卜进行了仔细的组织学观察,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为一种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或核雄性不育类型。
微创研制“人工下丘脑”给部分不孕不育人士带来希望
近日,由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垂体激素输液泵,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部分不孕不育人士带来希望。 微创公司研制的垂体激素输液泵主要针对上述病症,通过模拟人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分泌,刺激脑垂体分泌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调节机能,也被称为"人工下丘脑"。
AJHG:揭示男性不育的遗传原因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严重的精子产生障碍(Severe spermatogenic failure,SSF)是一种引发低精子数和不育的主要原因。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了困扰全世界男性的这种疾病的遗传改变、引发原因以及流行度。
Mol Cell:卵细胞死亡机制研究有助解决女性不孕不育问题
2012年9月22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伊丽莎·霍尔研究所副教授Clare Scott等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用来保护女性生育能力的新方法。 墨尔本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女性生育能力,这些女性主要是受到癌症治疗副作用影响或是过早绝经的妇女,她们的生育能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新研究为保护这些女性的生育能力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