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占金华——山东大学——1,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功能调节2,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与生物修饰3,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或者环境污染物的分子识别4,围绕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1,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功能调节2,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与生物修饰3,纳米材料的功能化组装实现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或者环境污染物的分子识别4,围绕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2016-07-26

高峰——南京大学——限制条件下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组装、新型介孔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及其在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分离的应用

限制条件下低维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和组装、新型介孔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及其在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分离上的应用

2016-07-26

利用世界最小的纳米注射器提取单个活细胞的内含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能引发单细胞分析变革。这一技术利用世界上最小的注射器来对单个细胞的内含物进行取样以便进行分子分析。

2016-07-17

Science子刊:科学家利用纳米颗粒揭示癌症的转移机制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策略,其可以将药物靶向特异性作用于癌症位点,包括转移性肿瘤等;文章中,研究者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来模拟肿瘤自身在机体全身的转移机制,而且这种新型纳米颗粒适用于一系列类型的肿瘤和药物,同时也可以用于自身免疫疾病和血管疾病中。

2016-07-07

ACS Nano:借助纳米颗粒可实现肝癌细胞成像

在多数的恶性肝脏肿瘤的治疗中,手术切除都是第一线的治疗方案。在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中,如果能更精细地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缘,以及能够观测到微观损伤的区域,对于成功的肿瘤切除手术非常重要。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Moritz F. Kircher博士领导的课题组,合成了一种硅包被、表明增强拉曼散射的纳米颗粒(NPs),可以用于肝脏肿瘤成像。

2016-05-19

CSBB:新型纳米颗粒或有效治疗机体肠道炎症

最近,刊登于国际杂志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乔治亚州立大学和中国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可以有效阻断在炎性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细胞表面分子,这种新型纳米颗粒或可作为炎性肠病(IBD)的一种安全性疗法。

2016-04-12

PNAS:纳米颗粒“药物炸弹”能够提高癌症化疗效果

化疗是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负面效应,而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事会对周围健康组织进行破坏。由此,一群国际研究组织开发出了一种更加特异的药物输送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化疗的毒性,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炸弹簇”。

2016-04-05

PNAS:纳米颗粒报告系统实时检测化疗药物有效性

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基于临床前模型开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够在化疗后最短8小时检测出治疗的有效性,该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免疫治疗的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2016-04-04

Sci Rep:二氧化碳可以调控新型纳米颗粒的“呼吸”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tific Report》发文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绿色纳米囊泡,可以通过使用CO 2/ N 2气体进入该囊泡来完成控制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该纳米颗粒在水中的聚合不会产生副产物。他们发现了纳米囊泡的两种形态变化,即“气体呼出”和“气体吸入”。通过二氧化碳的控制,可以刺激纳米颗粒进行不同的变化,从而控制纳米囊泡颗粒包装功能分子、纳米囊泡的运输和释放。

2016-03-31

Nat Mat:开发出释放强烈紫外光的纳米颗粒 助力医学生物成像技术发展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稀土元素纳米结晶体,其可以将能量聚集在原子中产生强烈的紫外发光现象,利用这种纳米颗粒标记的生物分子或许帮助研究者开发一种新型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细胞的运动和信号。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