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鱼类中温度与性别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12月2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海洋科学研究所领导、基因组调控中心(CRG)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的研究,发现了鱼类中温度和性腺性别之间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雌鱼中,高温会增加性腺芳香酶启动子的DNA甲基化。 环境温度对性别决定有影响。有些物种,如大西洋银边鱼,其性别决定主要取决于温度。
EMBO.R:北京生科所解析表观遗传学
2011年11月4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朱冰实验室在EMBO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model for mitotic inheritance of histone lysine methylation”的文章,报道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重建和保持的机制。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参与多种以染色质为模板的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新装配入染色质的组蛋白几乎不带有甲基化修饰。
遗传发育所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PNAS,2006),并初步分析失活的B染色体着丝粒具有不分离(nondisjunction)的功能(Plant Cell,2007a)。
第三届发育和疾病表观遗传学上海国际研讨会开幕
【生物谷BIOONNEWS 上海讯】4月19日上午8时30分,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联合举办、以朱景德教授和贺林教授为主要组织者的“第三届发育和疾病表观遗传学上海国际研讨会/亚洲表观遗传组学联盟第七届年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明道楼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会议以“发育和疾病表观遗传学”为主题,旨在增进亚洲范围内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Plant Cell:韩方普等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韩方普实验室在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去的了进展,研究者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PNAS,2006)并初步分析失活的B染色体着丝粒具有不分离(nondisjunction)的功能(Plant Cell,2007a)。
PNAS:陶伟等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5月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课题组和德国国家癌症研究所Ingrid Grummt教授合作的在表观遗传研究方面的成果。 细胞需要持续不断的核糖体合成来保证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RNA是由RNA聚合酶I来转录的,核糖体基因的转录水平主要由表观遗传机制来控制。
Chin Sci Bull:解析癌症表观遗传学
来自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因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胃癌发生发展相关DNA甲基化组扫描,进行了所获90余个基因的DHPLC大规模研究,在中日韩三国验证队列中证明了了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标志物。就此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相关评述性文章。
Aging Cell:饮食改变衰老过程表观遗传学修饰
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不改变基因编码,而影响基因的开启或关闭。研究人员对185位志愿者(84位男性和101位女性)的直肠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体内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主要受衰老的驱动,不过日常饮食也会对表观遗传学修饰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发表在十二月六日的Aging Cell杂志上。
Cell Res:表观遗传学因素在血液发生中的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一群维持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多能造血祖细胞,可以产生各种成熟的血细胞包括红系、髓系和淋系细胞等。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而关于表观遗传学因素,例如microRNA,在血液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员领导的血液与心血管发育研究组利用斑马鱼和小鼠两种模式生物,发现mir-142-3p在造血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