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李寅等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蛋白质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环境和能源问题,二氧化碳的封存、固定和转化技术备受关注。光合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cyanobacteria)由于生长相对快、不产内毒素、表达外源基因不形成包涵体等优点,成为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蓝细菌进行工程改造,已经可以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为一系列酮、醇、酸等化学品。
CAACJC:二氧化硅暴露或增加个体患肺癌风险
刊登在国际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艾默里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文中揭示了二氧化硅对人体的健康效应。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日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藻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制备等技术领域取得70余项专利技术。 油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煤电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制备生产生物柴油。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日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藻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制备等技术领域取得70余项专利技术。 油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煤电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制备生产生物柴油。
德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发取得重要成果
自2009年开始,德国联邦教研部开始实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专项科研计划,已实施了30多个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政府科研经费投入约1亿欧元,参与计划的企业投入5000万欧元。主要研究从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气体并加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过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工业化生产的道路上取得重要进展。
2014(第二届)体外诊断产业峰会暨(第三届)POCT论坛会圆满闭幕
10月31日由生物谷、中国医药城联合举办的2014(第二届)体外诊断产业峰会暨(第三届)POCT论坛在江苏泰州锦泰宾馆隆重开幕。众多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业内人士齐聚泰州,就POCT在中国的现状,以及它的市场潜力和未来的
Adv Funct Mat:新型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可有效改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疾病的检测能力
近日,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颗粒,其可以被注射入患者体内并由磁场来控制,一旦其位置得到固定,那么该颗粒就可以激活丁香杀灭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或者释放特殊药物之患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Mol Biol Cell:黄广华等病原真菌二氧化碳感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二氧化碳(CO2)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和细胞呼吸代谢的终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的调节。比如,CO2是吸血性雌蚊寻找合适目标的主要信号分子,高浓度CO2能促进动物生殖细胞的成熟和游动,甚至影响小型动物(如果蝇和线虫)的寿命。白色念珠菌既是人体重要的病原真菌,也是健康人群体内常见的共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