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研究植物活细胞膜蛋白动态的单分子取进展
水分子能够从机体外部环境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参与生命活动,其70%的跨膜运输通过特定膜蛋白——水通道蛋白完成。自植物水通道蛋白发现以来,研究人员已初步阐明了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对于蛋白在活细胞质膜表面的定位分布以及胞内转运动态尚不清楚。
AAC:基于HIV包膜蛋白开发出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抗菌化合物
2013年6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基于艾滋病毒的外壳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抗菌化合物,这种新型化合物或可有效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感染以及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新型制剂比较小,非常便宜而且易于生产。
Mol Cell:研究者揭示泛素依赖的蛋白酶可降解错误的膜蛋白
近日,来自Hedelberg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的研究者揭示了损伤的蛋白质如何在细胞内部进行降解,这项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了特殊的蛋白酶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当研究者开始对这些特殊蛋白酶进行研究时,他们先通过计算的途径对其进行预测,预测揭示出这些蛋白酶可以被激活。然而研究者仍然需要进行实验来确定其生理学的酶作用物。
PNAS:张凯等PAP2家族中膜蛋白PgpB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5月12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凯研究组关于大肠杆菌磷脂酸甘油磷酸酶(EcPgpB)的研究成果,题目为Crystal structure of lipid phosphatase Escherichia coli phosphatidylglycerophosphate
JACS:膜蛋白化学全合成及单分子通道检测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郑基深在清华大学教授刘磊和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田长麟共同指导下发展了膜蛋白化学全合成新方法,合成了全长流感病毒通道蛋白M2及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Kir5.1膜嵌入结构域,并和强磁场中心的博士生余木合作,应用单分子通道检测方法实现了化学全合成的跨膜通道蛋白的功能检测。
PLoS One:胡红雨等建立鉴定内质网跨膜蛋白拓扑结构新方法
4月18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胡红雨课题组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应用氧化还原敏感的Gaussia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融合蛋白所处的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从而鉴定目标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亚定位及其拓扑结构。 真核细胞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进行折叠、修饰、膜整合、转运和分泌,内质网内和跨膜蛋白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