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合成聚酮的工程脂肪酸合酶
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s,FAS)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蛋白复合物,由两个相同亚基首尾相连而成,亚基解聚则酶活丧失。每个亚基的肽链具有七个功能域(分别发挥缩合(KS)、转酰(AT)、酮基还原(KR)、脱水(DH)、烯基
两项研究揭示麦角酸酰二乙胺导致迷幻机制
迷幻药物麦角酸酰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LSD)因它的欣快效应而为人所知。它也能够诱导人产生长时间的迷幻。如今,在两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LSD如何产生这些不同的效应和为何这种药物的迷幻效应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才逐渐消失。
马翠卿——山东大学——1.微生物生产平台化合物如乳酸、富马酸、2,3-丁二醇等以及药物中间体核苷酸、唾液酸等;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技术。
1.微生物生产平台化合物如乳酸、富马酸、2,3-丁二醇等以及药物中间体核苷酸、唾液酸等;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技术。 2.生物催化过程机理及关键酶的酶学研究,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及其调控研究。
微生物所与山西中科鸿基签约“生物法生产异戊二烯”项目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山西中科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法生产异戊二烯”项目签约仪式在我所A203会议室举行。 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苏荣辉副局长、北京分院李静副院长等,山西省晋中市市长吴清海、山西省平遥县县委书记李非忠等,山西中科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毋鸿江,中国绿色集团董事局主席郝小君等。我所黄力所长等所领导和转移转化中心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Metab Engin:张学礼等丁二酸细胞工厂构建及高效合成机制解析获进展
丁二酸是一种优秀的平台化合物,在化工、材料、医药、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被美国能源部列为未来12种最有价值的平台化合物之一。作为C4平台化合物,其可用于合成1,4-丁二醇、四氢呋喃、γ-丁内酯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构建高效生产丁二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将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为丁二酸,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Bioorg & Med Chem Lett:新疆理化所一枝蒿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在线刊登了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sis and anti-influenza activity of aminoalkyl rupestonates”,文章中,研究者在一枝蒿酮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上取得进展。
“一枝蒿酮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完成的“一枝蒿酮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213512.2)。
“中国长链二元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专利技术,是中科院微生物所芳心方、陈远童两代科学家经过40年的接力攻关的成果;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民用领域,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也得到有效应用,对其显现的国防价值与巨大发展潜力,备受到国内外各相关企业的关注。
扬子石化生物法制取丁二酸装置建成
元月28日,扬子石化公司1000吨/年生物发酵法制丁二酸中试装置建成中交,这是该公司又一个建成中交的绿色低碳装置。 该装置建设运行是中国石化关于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技术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仅符合我国“十二五”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而且与中国石化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战略发展方向一致,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模式——生物炼制。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