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我国学者通过侏罗纪化石解决棘头动物门起源之谜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发现自内蒙古道虎沟的约 1.6 亿年前的棘头虫化石——“道虎沟侏罗棘头虫”(简称“侏罗虫”),填补了棘头虫的演化空白,为解决棘头动物门的起源之谜提供了实证。

2025-04-13

5.35亿年前微体化石揭示已知最早的环神经动物的肌肉系统的演化

环神经动物是节肢动物的近亲。现生类群包括铁线虫、蛔虫、鳃曳虫等。很多环神经动物有可外翻的吻部,因此又叫翻吻动物。科研人员通过对陕南约5.35亿年前磷酸盐化特异保存化石的研究,发现其中一种类似&ldqu

2023-10-12

早白垩世鸟类化石显示鸟类牙齿退化模式的多样性

11月12日,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周爽、周忠和有关基干今鸟型类演化的工作,揭示了牙齿退化在原始鸟类中的多样性,甚至在姐妹群支系中呈现截然不同的模式。今鸟型类(Ornithuromorpha)是中生代鸟类的一大类群,所有现代鸟类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其最早的化石记录追溯到

2019-11-17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发现细胞核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副研究员殷宗军与来自英国、巴西和瑞典的合作者,在贵州瓮安动物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采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术等三维无损成像技术,以亚微米的精度重建了动物胚胎化石的三维结构,并且借助大型图形工作站和专业体数据处理软件,对搜集的显微CT数据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显微结构学和统计学结果均表明,瓮安动物胚胎化石

2017-09-20

英国五岁女孩挖出1.6亿年前海洋动物化石

艾米丽-巴尔德利与已有1.6亿年历史的Rieneckia odysseus化石在一起,她所在的位置正是她挖出这具化石的地方 艾米丽-巴尔德利与她在科茨沃尔德丘陵地带发现的侏罗纪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一起 乔恩-巴尔德利和她的女儿、5岁的艾米丽与她在一个湖旁边发现的这个软体动物化石在一起 英国5岁小女孩艾米丽-巴尔德利在格洛斯特郡湖泊公园挖出一具已有超过1.6亿年历史的罕见化石...

2017-03-28

PLoS One:miRNA调控大型哺乳动物牙齿发育

MicroRNA(miRNA)在啮齿类动物牙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但我们对其在大型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发育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现在,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教授领衔的团队利用Seq-Array?(芯片与二代测序相结合策略)技术方法鉴定出小型猪在下乳牙发育过程中的特定miRNA组和表达谱,此项研究也为探索小型猪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2013-01-20

:云南发现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在2012年10月2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对迄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的研究成果。本属名献给中国泥盆纪脊椎动物的早期研究者,已故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先生。

2012-11-18

Proc R Soc B:中科院研究揭示食草哺乳动物牙齿形态与气候和植被状况相关性

最近二十年,新生代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全面进入了定量化时代,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使得定量参数的需求强烈增加,寻找适合的气候量化指标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最活跃的探索方向。哺乳动物,特别是食草哺乳动物,它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陆生植被,而植被又受到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的严格控制,因此,食草哺乳动物的组成结构和地理分布也和温度、降水条件密切相关,是研究新生代气候的理想量化指标。

2012-11-18

Science:某些恐龙的牙齿在咀嚼植物时可与哺乳动物牙齿媲美

研究人员说,长着鸭嘴的鸭嘴龙恐龙的牙齿要比其它爬行动物的牙齿复杂得多,它们牙齿对磨碎坚韧、沙砾般的植物性材料的能力可与马或野牛的牙齿相媲美。 鸭嘴龙是晚白垩世时在欧洲、亚洲及北美占主导地位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们用宽阔的鸭子样的喙进食问荆、蕨类植物及原始的被子植物性地被并会吃针叶树。

2012-11-18

人类学学报:华南化石猩猩牙齿研究进展

牙齿釉面横纹的分布与数目可以反映牙齿生长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变化,在化石研究中能为复原个体生活史提供重要依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及胡荣研究了华南化石猩猩前部牙齿的釉面横纹,并分析了华南化石猩猩牙冠的形成时间,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人类学学报》(31卷第4期)上。 牙齿的釉面横纹分布可以反映个体牙齿生长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变化,并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