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 Natl Acad Sci U S A:PurA是III型分泌系统抑制剂奥迪霉素的主要靶点
本研究结果阐明了PurA作为抗感染药物和疫苗接种靶点的潜力,并为PurA在T3SS调控中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Nature子刊:江涛团队解析III-E型CRISPR-Cas系统结构及作用机制
该研究详细阐述了DiCas7-11加工pre-crRNA和切割tgRNA的机制、DiCsx29对DiCas7-11切割tgRNA活性调控的机制以及DiCsx29蛋白酶活性激活的调控机制。
Nature:解析出细菌IV型分泌系统的低温电镜结构,有助阻止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
这项开创性研究首次解析出让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细菌之间传播的运输装置--IV型分泌系统(type IV secretion system)---的结构。
PLOS Genetics:揭示分泌型磷脂酶D调控水稻抽穗时间的新机制
磷脂酶Ds(PLDs)是磷脂酶的一个重要家族,通过水解磷脂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响应。研究组前期在水稻基因组中首先鉴定到了一类特殊的N端含有信号肽的PLD(spPLD),其区别于传统的N端为C2或PX/PH结构域的PLD而独立存在 (Li et al., Cell Research,2007)。尽管目前的遗传研究已经证明了传统PLD在脂质
科研人员开发细菌全基因组规模预测IV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新软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物信息学顶级刊物《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11.622)上发表题为“T4SEfinder: a bioinformatics tool for genome-scale prediction of bacterial type IV secreted eff
PNAS:解析细菌Ⅵ型分泌系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涛团队揭示了细菌如何通过感应T6SS内管蛋白在胞内的积累量,实现对T6SS表达和活性的精准调控。相关研究成果以“Sensing of intracellular Hcp Levels controls T6SS expression in Vibrio cholerae”为题发表于PNAS杂志。上
Science:破解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效应物网络
2021年3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耶尔森菌在内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感染都依赖于通过III型分泌系统(T3SS)注入效应物。这些效应物通过多种机制劫持细胞过程,包括分子模拟和多样化的酶活性。虽然体外分析表明,不同的效应物可以表现出互补、相互依赖或拮抗的关系,但大多数体内研究都集中在不同的效应物对发病机制的贡献
研究发表Ⅵ型蛋白分泌系统合成机制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涛团队揭示了细菌Ⅵ型蛋白分泌系统(T6SS)的合成调控新机制。该研究发现霍乱弧菌中跨膜蛋白TssM和伴侣蛋白TssA-TagA对T6SS管状结构的合成起到关键的协同控制作用,相关成果以“TssA–TssM–TagA interaction modulates type VI
研究研究发现氧依赖的分泌型细胞内吞体通道调控机制
以两栖动物为模型开展的研究为生命科学进程做出了很多杰出的原创性贡献,如肌肉代谢、神经传导的化学基础、体细胞克隆等。两栖动物的皮肤担任呼吸、水平衡、粘膜屏障和免疫的重要生理功能,但对其中的细胞生物学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知之甚少。与人们熟悉的传统膜蛋白(包括膜受体、离子通道和转运体等)不同,孔道形成蛋白(Pore-forming protein)是一类非经典膜蛋
研究揭示细菌III型分泌系统调控机制
III型分泌系统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包括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感染宿主的重要“武器”,是由蛋白复合体构成的跨膜分子装置。病原菌通过III型分泌系统将一系列效应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内,从而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防御并建立感染。III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受各种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的影响,在丰富培养基中其表达受到抑制,而在植物细胞间隙或基本培养基中能够诱导其表达。尽管目前已经鉴定了一些调节III型分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