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启动II期临床调查抗GM-CSF单抗治疗炎性手骨关节炎的潜力
GSK3196165可靶向阻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作用,GM-CSF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广泛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CHMP建议批准梯瓦Lonquex(长效G-CSF)用于化疗诱导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013年6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梯瓦(Teva)1日宣布,Lonquex(XM22 lipegfilgrastim)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积极意见。
Cancer Cell:抑制GM-CSF或成胰腺癌治疗新方法
近日,一项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的研究论文证实:胰腺癌细胞产生一种蛋白质,吸引人体免疫细胞,帮助癌细胞生长。研究还表明阻断该蛋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胰腺癌手段。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是胰脏出现的癌症,其恶性肿瘤会在患者的胰脏生长。通常认为胰腺癌是常见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也是死亡率最高的。40~7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GeoVax公司第二代HIV疫苗(HIV/GM-CSF)进入临床试验
2012年5月24日,在接到FDA"允许继续(allowed to proceed)"的通知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HIV疫苗试验网络(HIV Vaccine Trials Network,HVTN)已启动了GeoVax公司第二代HIV疫苗(HIV/GM-CSF)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工作。该项试验将招募48人,其中40人接受剂量递增的疫苗,8人作为对照。
Science:揭示遗传结构Rhg1促使大豆对包囊线虫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2012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3个相邻的基因可以使得大豆对大多数使其损伤的疾病产生抗性,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行排列,当其进行复制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大豆对疾病产生抗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大豆包囊线虫病是大豆主要感染的疾病,感染大豆的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很长,其对于大豆危害极大。
PLoS ONE:研究发现hUBCs和G-CSF组合更好治疗脑外伤
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科学家曾多次进行临床前研究,旨在寻找组合疗法,以改善TBI的结果。在南佛罗里达大学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用实验室脑外伤大鼠模型测试几种不同的疗法,包括单独和组合,结果发现人脐血细胞(hUBCs)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组合比单独使用,或单独与盐水合用或盐水单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