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l:microRNA调控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的生命周期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人类感染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中微小但功能强大的“基因调控因子”。 发表在本周《病毒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有助于开发出新靶标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以打击当前发现的、甚至是将来可能出现的流感病毒株。 这项研究首次比较microRNA(控制多个基因表达的小分子)在两病毒生命周期中扮演的角色。
PNAS:肺癌中microRNA-486充当肿瘤抑制因子角色
2013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项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肺癌中,microRNA-486是一种强效的抑癌分子,它调节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凋亡。 这项临床前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Ohio State等人带领完成。
Clin Cancer Res:肺癌转移的新生物标志物——microRNA-31
2013年9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确定病人肺部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对于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至关重要的,但这通常需要手术来确定转移与否。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测量肿瘤组织样本中一个特殊分子的水平可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microRNA-31 (miR-31)的水平能预测肺癌中最常见形式的肿瘤是否蔓延到附近淋巴结。
研究荟萃:microRNA与重大疾病
2011年,一篇论文让我们眼前一亮,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辰宇教授发现,植物中的一些微小RNA(microRNA)会进入人体,反客为主地控制人体的基因活性,以更主动的方式影响人体。该研究证明植物微小核糖核酸可能是食物中的“第七种营养成分”(其他六种分别是水、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他命和稀有元素)。
Neurotrack阿尔兹海默症生物标记物研究获得200万美元资助
2013年10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Neurotrack公司获得了一项总额达2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支持一项关于阿尔兹海默症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这家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生物技术公司相信这项基于计算机设计的生物标记物甚至能在病症症状出现前就能确诊。这项技术源于爱默里大学。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一直市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大型医药公司都在该领域折戟。
Blood:美科学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microRNA预后指标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在某些急性白血病病人中识别出了一种新的独立性的预后指标-microRNA-3151(miR-3151),这些白血病病人(CN-AML)都患有急性的髓样白血病并且其染色体都看似正常。研究者们发现当miR-3151在CN-AML高表达的时候,疾病对于相应的疗法并不奏效,而且病人的存活率比较低,这种效应与其它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并无任何联系。
Hepatology:MicroRNA-10a参与肝癌细胞转移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一种名为MicroRNA-10a的miRNA通过调控EphA4受体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和细胞粘附,参与了肝癌细胞转移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天津医科大学的汤华(Hua Tang)教授和中山大学的李升平(Shengping Li)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Cancer Prev Res:发现可在短期内预测肺癌预防药物效果的microRNA
测试用以防止肺癌的药物需要在成千上万的高危人群身上进行试验,然后等待5、10或15年的时间才能发现这些受药物处理的人是否会患上肺癌,以评估哪些人可以从该治疗中受益。现在,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他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新途径,该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了测试肺癌预防药物所需的患者数量和测试周期。这篇文章发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杂志上。
microRNA与皮肤衰老之间相关联的新发现
巴黎 2013年5月30日电 /生物谷BIOON/ - 香奈儿研究与科技部门(CHANEL R&T)与ADMC 主席格里·梅里诺(Gerry Melino)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创新型合作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与皮肤衰老的关联上有新的重要发现。研究表明微小核糖核酸在皮肤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研究与胚胎学研究以及基因调控有着紧密联系。
RNA:利用数学模型揭示microRNA调节蛋白产生机制
一个国际数学家研究小组提出一种新方法来理解一个难倒分子生物学家的生物谜团。他们利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计算出一种被称作微RNA(microRNA, miRNA)的小分子的作用机制。 就目前而言,科学家们提出几种不同的而且有时又相互冲突的理论来解释miRNA调节蛋白产生的方式,这是因为即便只发生微小的实验条件改变也会导致结果发生较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