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o:肠道微生物可影响小鼠肠道microRNA表达
重庆市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公示公告(第199号)
2011年11月14日 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经我局依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组织认证检查,以下企业符合《GSP认证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和《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规定的内容,现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JBC:MicroRNA-378可通过Ras信号通路抑制心肌肥厚的发生
2013年3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Madhu Gupta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rdiac enriched microRNA, miR-378 blocks cardiac hypertrophy by targeting Ras-signaling"的文章。
以多糖为探针发现microRNA调控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从传统中药天麻中提取获得的均一多糖经硫酸化后制备而成的硫酸化多糖WSS25可通过影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抑制血管生成,进而阻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J BiolChem 2010, 285(42):32638-46.),是一新的抗肿瘤候选药物,已
Nature:microRNA-34可抑制衰老和神经退化
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中的分子机制却不得而知。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microRNA-34在果蝇中可抑制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 Mir-34的缺失可使大脑加速衰老,甚至缩短寿命。而若mir-34表达上调,果蝇的寿命则会延长,并且由人多谷氨酰胺病变蛋白诱发的神经退化也得到缓解。
PLoS ONE:对精液mRNA及MicroRNA的研究
无细胞(cell-free)的mRNA及microRNA (miRNA)能够作为临床应用的分子标记物以及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但是关于它们的物理性质的研究还很缺乏。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人类无细胞的精液mRNA(cfs-mRNA)及miRNA(cfs-miRNA)开展了一项有特别意义的研究。
PLOS ONE:分析microRNA表达确定癌症患者治疗后转移可能性
2012年12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肿瘤转移过程,肿瘤细胞从他们原位组织迁移和定植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导致的死亡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90%以上。 原发癌恶性细胞分裂建立远处转移灶,并开始在新的环境中成长时,患者发生了转移并有可能死亡。芝加哥大学Ludwig中心科学家早在15年前推测,肿瘤扩散或转移过程存在一个中间状态,肿瘤全身广泛转移患者和肿瘤没有扩散的患者之间是有差别的。
Br J Cancer:黑色素瘤中microRNA的基因表达差异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并且其上升速度比任何其他癌症都要快。皮肤切除活检仍然是黑色素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准方法。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织之间有显著的形态重叠,肿瘤的厚度并不总是一个准确的预测指标。 因此确定新的分子标记物以支持组织学检查非常有必要,近日研究人员对不同病理阶段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样本进行微陈列分析,以便识别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
BMC Cancer:雌二醇抑制microRNA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
在对雌激素有反应的MCF-7细胞中,雌二醇(E2)结合雌激素受体α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生存基因的转录。微小RNA(miRNA的)已经成为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近日,BMC Cance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miRNA是否参与激素调节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采用Western blot和定量PCR分别来确定雌激素应答基因和miRNA的表达。
Cell Signal:心脏内皮细胞间质转型中microRNA的差异表达
成纤维细胞是产生大部分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主要细胞。在受伤的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激活成纤维细胞或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合成过多的ECM蛋白,在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近研究表明,成纤维样细胞过内皮细胞间质转型(EndMT)演变成内皮细胞通,促进心肌纤维化的发病。然而EndMT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