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利用食物传递microRNA治疗疾病可能并不现实
近几年关于外源microRNA是否能够从食物中吸收以及是否具有生理学作用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最近一项研究利用小鼠模型给出了答案,这项研究发现通过饮食吸收microRNA的假设并不会发生,而这项研究的发表也对基于microRNA制做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提出了质疑。
PLoS One:MicroRNA标志物或是亚洲印度表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2015年8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研究人员发现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亚洲印度表型”的循环小分子核糖核酸(rna)生物标志物的作用特点——一种代谢性疾病被认为是印度韦达养生学疗法中的甜尿病。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PLoS
JCB:中国科学家揭示microRNA-7在胃癌中角色
刊登在最新的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的一篇中,中国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实验室的樊代明院士带领研究队伍发现了microRNA-7在抑制胃癌的关键信号传导途径NFκB的关键作用,同时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会打破microRNA-7的保护作用。因此,能够补充激活miR-7的药物或可作为新一种胃癌有效治疗的潜力药物。
Oncogene:microRNA让乳腺癌化疗效果更好
发生治疗抵抗是系统性癌症治疗的主要缺点。利用传统化疗方法治疗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治疗抗性,但其中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进展,对化疗方法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导致治疗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Nature Medicine:microRNA-200家族,决定2型糖尿病中胰岛B细胞存亡
近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分子健康科学研究所的Markus Stoffel在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2型糖尿病中胰岛B细胞存亡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microRNA-200家族能够通过相关机制促使B细胞凋亡。
陈扬超:以微核糖核酸(microRNA)为靶的抗癌药物研发
在生物谷举办的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来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院的陈扬超教授分享了以微核糖核酸(microRNA)为靶的抗癌药物研发。 陈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基因调控与药物研发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
田亚平:新的肿瘤血液生物标志:microRNA
田亚平教授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田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血液生物标志的相关研究,同时该演讲视频已上传至行云学院供交流学习。
BJC:循环系统microRNA帮助预测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在全球乳腺癌患病女性中占15~20%,这种乳腺癌亚型具有复发早,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患有三阴性乳腺癌的病人生存几率很低,这也与缺少靶向治疗策略具有很大关系。找到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