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新研究追踪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的传播率和起源

2020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追踪目前在巴西流通的主要SARS-CoV-2毒株的传播率和起源。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23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volution and epidemic spread of SARS-CoV-2 in

2020-07-28

Cell:揭示携带D614G突变的SARS-CoV-2成为在当今世界上传播的主导

2020年7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一种导致COVID-19疾病的病毒)基因组中的一种突变提高了这种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并帮助它成为在当今世界上传播的主导毒株。相关研

2020-07-05

中国疾控中心:北京本次疫情排除武汉流行或动物病毒外溢导致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6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其中病毒来源分析中指出,从2例确诊病例及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环境采集的标本中获得的3株病毒基因分析显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该毒株比当前欧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可以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传播毒株或武汉流行毒株导致本次疫情。在北京已经

2020-06-27

突变或许并不意味着更强毒力的SARS-CoV-2会出现

2020年5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表示,冠状病毒的持续变异不太可能会改变其效力或传染性,尽管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毒性更强的冠状病毒毒株;此前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一篇预印版文章中声称他们识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病毒毒株。研究者表示,病毒的蛋白刺突发生突变会使得目前在欧洲和美国流行的病毒毒株或许要比去年年底在中国出现的病毒毒株

2020-05-26

发现一种新的HIV对于疾病的大流行意味着什么?

2020年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近20年来首次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新型HIV毒株,这一消息最近迅速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一发现对HIV的流行整体反应意味着什么?来自美国雅培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上发表了这一研究发

2020-02-23

自2000年以来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新型HIV

2019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雅培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宣布,自2000年以来他们发现了全球首个HIV病毒新亚型。研究者Rodgers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病毒,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HIV有不止一种毒株,如今研究者正在对鉴别出的所有

2019-11-09

研究人员19年来首次确认艾滋病病毒新

  美国研究人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得一种艾滋病病毒新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在艾滋病病毒相关命名准则发布19年后首次确认新毒株。6日发表在美国《艾滋病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显示,这种新毒株属于HIV-1型M群,被确认为L亚型。世界上大多数患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属于HIV-1型,其中M群最为常见。研究显示,两份这种毒株的样本早在1983年和1990年就分别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被发现。但2000

2019-11-08

PLoS Pathog:不同的HIV-1传染性差异可能取决于它们靶向的细胞受体CCR5性质

2018年12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HIV-1毒株可能在它们结合的CCR5分子的性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影响它们能够感染哪些细胞和它们侵入细胞的能力。正如这些作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些发现对开发出靶向CCR5的HIV-1侵入抑制剂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2月6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CR5 structural

2018-12-08

PNAS:新方法可追踪潜伏HIV在人体内的进化历史

2018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的新方法来确定“潜伏的(hibernating, 也译作休眠的)”HIV毒株存在的时间,这有望加快有关HIV治愈方面的研究。他们证实潜伏的HIV毒株能够在体内持续存在几十年的时间。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18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ylogenetic approach to recover

2018-09-30

eLife:开发出新的化合物来靶向耐药性HIV突变

2018年7月27日/生物谷BIOON/---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有助于抑制HIV复制及其进展到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 俗称艾滋病),但由于HIV病毒不断产生耐药性,它们的有效性正在不断下降。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他们新开发出的化合物要比美国FDA批准的药物更好地维持对耐药性HIV突变株的抵抗性。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7月25日发表在eLife期刊上,论文标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