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端粒t环保护染色体机制
2019年11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位于端粒末端的环状结构(loop)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可阻止染色体发生不可挽回的损伤。他们揭示了这种称为t环(t-loop)的环状结构的缠绕和解开如何阻止染色体的末端被识别为存在DNA损伤,而且还揭示了这一过程是如何受到调控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11月13日在线发表在N
研究发布碧凤蝶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蝴蝶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凤蝶科是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多样性是昆虫生态与进化研究的主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2015年完成所有蝴蝶模式种金凤
Nature重大发现:癌基因竟不在染色体上?第一作者吴思涵亲身解读!
今日凌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大量的癌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而是会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变成一种小型的DNA,称为染色体外DNA(ecDNA)。文章以《Circular ecDNA promotes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 high oncogene expression》为题发表在Nature《自然
Cell:染色体外非编码DNA促进神经胶质瘤发生
2019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致癌基因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产生足够能力将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注意到,当致癌基因不断复制时,它们还会从拷贝中提取出一些额外的DNA。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额外的DNA是否有助于癌症的发生于发展。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人胶质母细胞瘤脑肿瘤样品,表明所有这些额外的DNA对于维
科学家成功揭示肿瘤中环状染色体外DNA的结构与功能
2019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Circular ecDNA promotes accessible chromatin and high oncogene expression”的研究报告中[1],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解析了肿瘤染色体外DNA(ecDNA,extrachr
Nat Med:试管婴儿技术所产生的染色体畸变或并不会危及孩子未来的健康状况
2019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塔尔图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通过试管婴儿过程产生的染色体畸变或许并不会危及后代未来的健康状况。图片来源:Dr KontogianniIVF/pixabay研究者Andres Salumets博士表示,相比母体而言,试管中受精的卵子或许会面临相当不同的生长条件,由
Cell:鉴别出人类和古细菌染色体的关键相似之处
2019年10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和古细菌染色体组织的相似之处,相关研究结果或能支持研究人员对古细菌的研究来理解与细胞基因表达错误相关的人类疾病,比如癌症等。图片来源:Stephen Bell, Indiana University人类和古细菌染色体中相似的DNA成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研究发布首个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哀牢髭蟾参考基因组
哀牢髭蟾(Vibrissaphora ailaonica)[Amphibiaweb(2019),Frost(2019)和中国两栖类(2019)将其归为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同物异名] 俗称“胡子蛙”、“深山角怪”,属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是中国特有种。该物种具有多个特化的表型,如繁殖季节时,性成熟的雄性哀牢髭蟾的上颚会长出角化的婚刺,繁殖季节结束时脱落。此
Nat Struct Mol Biol:性染色体调控新突破
2019年10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染色体调控的机制,该机制可使性染色体的基因表达在细胞中保持平衡。此外,这些发现也揭示了早期流产的分子原因。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 我们细胞中的基因被包装被包裹在称为染色体单元中。性染色体X和Y与所有其他染色体
JCB:新研究揭示压力感应蛋白对染色体排列的影响
2019年10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早稻田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特定的致癌基因如何引发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发作的分子机制。 AML以疲劳,呼吸急促和牙龈出血等症状为特征,是一种始于骨髓并随着白血病细胞快速生长而迅速影响血液的癌症。 这种异常是由染色体中的基因突变,(癌基因表达的开启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关闭)。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能正确复制时,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