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纳米疫苗+消除MDSC增强黑色素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敏感性
2019年8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低应答率、获得性耐药和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检查点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生理药理学系的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和里斯本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的Helena F. Florindo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将癌症纳米疫苗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PD-1抗体(αPD-1
硅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原子水平三维结构
硅藻是海洋主要的浮游生物之一,贡献了地球上每年原初生产力的20%左右,且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与其光系统(Photosystem,PS)以及外周捕光天线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于绿藻和高等植物,硅藻PSII的外周捕光天线是结合了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c的蛋白(Fucoxanthin Chl a/c binding proteins,FCPs),具有强大的蓝绿光捕获能力和快速光适应能力
靶向肿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许多肿瘤患者更是因此而获益。但是临床数据显示,免疫疗法对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治疗效率很低,且表现出较强的副作用,令免疫系统攻击人体的一些正常组织、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越来越多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以及免疫组合疗法的开展,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效并减少其副作用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
研究人员构建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递送系统
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能够激活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效应,显着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但是免疫检查点疗法却对大多数肿瘤患者响应率较低(总体响应率低于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组织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导致免疫耐受。同时,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正常组织表达的受体也有识别作用,易造成非肿瘤靶向分布(on-target but off-tumor),从而引发严重的免疫相关毒副作用。如何消除肿
天然生物小分子组装及其肿瘤光动力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肿瘤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激发肿瘤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处于激发态的光敏剂把能量传递给附近的氧分子生成活性氧(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或羟基自由基等),进一步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细胞毒性进而引起细胞死亡。与传统的肿瘤化疗和放疗相比,光动力治疗的突出优势是精确度高,副作用小。目前,开发同时具有光波导和光敏化性质的生物分子基材料,
研究发现脂质体包埋的AIE光敏剂可用于日光下的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治疗(PDT)在临床上正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表浅治疗。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对身体的整体损伤小,效率高而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临床普遍使用的光敏剂如光卟啉及其衍生物在注入体内后,容易在病灶部位富集,这样暴露在日光下将引起严重的光敏性皮炎等毒副作用,通常患者在用药后,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的甚至需要一个月左右)在暗室中进行隔离,由此给患者在治疗过
J Clin Oncol: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
2019年6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包括耶鲁癌症中心(Yale Cancer Center,YCC)和Smilow癌症医院(Smilow Cancer Hospital)研究人员在内的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癌症免疫治疗药物pembrolizumab (Keytruda)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存活率,研究结果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发表
令狐恩强:普及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势在必行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动太晚。”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科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消化内镜创新发展分会理事长令狐恩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我国胃癌人数占全球一半,死亡率逐年攀升,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如何借助医疗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早期筛查工作成为我国防控胃癌的重点。令狐恩强将胃镜检查分为两种:有创胃镜(传统的插管胃镜)和无创胃镜(胶囊胃镜)。“传统的插管胃镜是
英国推动空间技术转化应用开发便携式3D医疗X射线设备
英国国家航天局出资100万英镑,资助一款基于星系观测技术的先进便携式3D医疗X射线设备项目。该小型化、便携式设备具备联网功能,可使医生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现场扫描,将使医生能更全面观察疑似有肿瘤生长的部位,提高诊断效率。该项目由英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倡议于2018年6月启动。为迎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70周年,应对长期健康管理挑战,项目要求创新者竞标400万英镑,将最初为太
乳腺X线断层影像的微钙化簇自动检测技术研究获进展
微钙化簇是乳腺癌重要的早期征象,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恶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乳腺X线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是一种断层合成技术,它能够克服传统二维乳腺钼靶因组织重叠而影响病变观察的问题。在不均匀致密型和致密型乳腺中,DBT对于微小钙化的检出明显优于二维乳腺钼靶。但DBT对于微钙化簇的显示和定性存在诸多不足。DBT采用多角度的低剂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