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湖泊温度正在急剧上升,将影响水生物种多样性
一项对全球范围内几百个湖泊的研究报告揭示:地球表面的湖泊升温的速度相比海洋与湖泊附近的空气环境都要更迅速。地球表面温度的不断升高对整个湖泊的生态系统稳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在最近召开的美国地理联合大会上专家们这样说道。这一全球性的影响可能会更恶劣,因为湖泊温度的逐渐升高会将储藏在湖泊底层中的数十亿吨的碳元素转化为甲烷与二氧化碳,这又会反过来加速全球变暖的趋势。
生境边缘破坏更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联合课题组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认为,当生物的栖息地从外围向内被破坏时,和栖息地从中心区域向外部被破坏相比而言,更多的物种会灭绝。了解栖息地被破坏的形状,和物种灭绝速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球的生态保护工作。
PNAS: 调节性T细胞标记物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Treg)是机体控制自身免疫及过度的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FoxP3(transcription factor Forkhead box P3)作为一类转录因子特异性表达于Treg细胞中,因此是Treg细胞典型的标记物。FoxP3的缺失能够引
Science:科学内幕之汽车轮胎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科学家们正在警告东南亚的生物多样性的又一威胁:橡胶种植园。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超过二百万公顷森林和农场已经变成了橡胶种植园。影响最大的是在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西南的西双版纳),承载了世界上990万公顷橡胶树总和的84%。这归因于不断增长的橡胶制品需求,特别是轮胎(消耗的年橡胶产量的70%)。环保主义者希望有新的办法针对这些持续增长的橡胶需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3年度NSFC与NSF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项目申请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加强和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双边合作的共识,双方将于2013年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从基因、种系、生态系统等广泛的研究视角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和功能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以期实现对不断变化环境下生物多样性关键方面的综合理解,并探索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些未知领域,填补人类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可能存在的空白。
地球生物多样性图谱百余年来首次更新
地球生命生物多样性更新图谱 华莱士在1876年绘制的原图 一张展现地球生命的生物多样性的图谱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后得到了更新。由博物学家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在1876年绘制的原图是描绘世界各大陆生命进化的无数种方式的首次尝试。 如今,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两万多个物种的数据让科学家可以以详细得多的方式记录生物多样性。
粮农组织:食物浪费危害气候、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
2013年9月11日,罗马-粮农组织今天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说,每年13亿吨的食物浪费令人震惊,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食物浪费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是首份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全球食物浪费影响的研究报告;它具体论述了食物浪费给气候、水土的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后果。
中美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获批项目公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达成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资助中美两国科学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合作研究。2013年度,经双方公开征集、共同评审与协商,以下1个项目获得批准,资助经费3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科学部受理号 申请人 单位 项目名称 3131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成
在滇金丝猴主要分布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着滇金丝猴4个种群,数量约600只至650只,因为有科学的保护机制,今年白马雪山维西片区又出生成活了11只滇金丝猴,这是云南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一大成果。
中国与南盟国家共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
北京3月5日电,中国-南盟国家编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交流培训会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环境部门官员和专家将开展为期5天的交流研讨,共同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是继气候变化之后又一全球环境热点。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