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阻断白血病干细胞能量供应有望治疗白血病
2013年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Cell上的文章称,科学家发现斯白血病中癌细胞生存秘密,该发现为靶向治疗白细胞提供了依据。NYU科学家发现Fbxw7基因在癌细胞中发生突变,并且在健康细胞和癌细胞中功能不同。 该文章的通讯作者NYU 病理系主席Iannis Aifantis博士称,Fbxw7在白细胞产生中有重要作用,而为什么该单个基因就对白细胞生存如此重要却是个谜。
:临床二期试验表明Ibrutinib 对慢性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两种疾病有效
2013年6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的两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新药ibrutinib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两种疾病。
Neural Regen Res:白血病抑制因子干预脑梗死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 Res杂志于2012年7月19期出版的一项关于“Effects o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free radicals and endogenous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riad公司启动ponatinib粒细胞白血病III期随机试验
2012年7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Ariad制药公司已启动了ponatinib的一项III期随机试验。Ponatinib是一种实验性Pan-BCR-ABL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该药也能选择性抑制其他某些酪氨酸激酶,包括FLT3、RET、KIT、FGF、PDGF受体等。 Ponatinib 的EPIC试验,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新诊患者中开展。
J Immunol:刘小龙等揭示T淋巴细胞分化调控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近日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小龙研究组关于T淋巴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机制的最新成果“Epigenetic Silencing of Cd8 Genes by ThPOK-Mediated Deacetylation during CD4 T Cell Differentiation”。
Blood:白血病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子网络图能够预测病情发展
利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研究肿瘤细胞,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存在克隆进化(clonal evolution)的证据。这种检测方法能够区分白血病细胞的特征从而表明这种疾病是侵袭性的还是缓慢性的,这在人们决定何时和如何治疗病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数字PCR技术先驱选择Bio-Rad公司的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开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近日,数字PCR技术的先驱Alec Morley教授选择了Bio-Rad公司的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用以开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方法。 早在1992年,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Morley教授及其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称为"有限稀释PCR"法的核酸靶分子定量检测手段。为验证这一技术理念,他们运用该方法成功地对急性白血病中的标记基因突变进行了定量检测。
Cell Reports:细胞重编程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
2013年4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巴塞罗那Genomic Regulation中心(CRG)研究人员重新编程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使恶性肿瘤细胞停止恶化。编程后得到的细胞保持其良性状态,即使在没有任何处理情况下,编程后得到的细胞重新恢复成肿瘤细胞的可能性也很少。 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出版的Cell Reports上。白血病和淋巴瘤为影响血细胞的两种类型癌症。
Nat Chem Biol:两药协同治疗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12年10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发现两个药物达努塞替和博舒替尼联合运用可协同治疗BCR-ABL突变的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因为BCR-ABL突变抗性的存在,目前已获得批准的激酶抑制剂很难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30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PNAS:揭示T淋巴细胞进行灵活性选择机制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的免疫系统必须是极其复杂的,这样才能对病毒、细菌和癌细胞的无止境攻击作出反应。免疫系统用来处理大量潜在威胁的一种机制就是随机结合DNA片段来产生淋巴细胞上的受体。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潜在受体数量大约是10的15次方。但是,实际产生的大量受体并不符合这种随机情形:一些受体产生的速率高于其他的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