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试剂重磅出击 H7N9 HA和NA蛋白研发成功
2013年3月31日,官方通报称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止4月17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82例,死亡16人。 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的外壳蛋白,是流感疫苗的关键成份,也是研发H7N9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关键。神经氨酸酶蛋白(NA)是抗病毒药物的靶点,是抗病毒药物筛选和评价的重要科研工具。
EMI:无法断定H7N9是否将导致致命瘟疫
据英国《自然》子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报道,研究人员怀疑H7N9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就“潜伏”在活禽市场,原因在于人类感染病例快速增多。不到两周前,中国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病毒学家并不清楚这种病毒是否会快速蔓延扩散,在动物宿主体内扎根,导致未来出现人类感染爆发,或者变异成一种易于在人之间传播的病毒,从而引发一场致命瘟疫。
JAMA:H1N1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风险有关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常以快速发展的运动性功能虚弱和无反射(反射阙如)为特征。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该病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并由某种外源刺激所触发。在1976-1977年间,人们发现在接种了灭活的‘猪’A型流感(H1N1)疫苗后,在美国出现了GBS的不寻常的高发生率。
JAMA:研究揭示H1N1疫苗接种后的出生缺陷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
芝加哥–据7月11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两项研究披露,在检测接种A型流感(H1N1)疫苗后不良后果风险的研究中,在子宫内接触该疫苗的婴儿的严重出生缺陷、早产或胎儿生长受限风险没有明显的增加;而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疫苗接种后的4-8周中,成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罹患风险会有小幅的增加。
Nature&Science :争议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将重启
全球40名科学家23日分别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公开信,宣布将重启暂停12个月的一项曾引起争议的有关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但也有学者认为研究仍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不应重启。 《自然》杂志去年刊登一篇争议论文,描述了对尚未具备人际传播能力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开展基因操作的实验,实验所获得的变异病毒因此可能具备人际传播能力。
Inovio公司启动H1N1流感SynCon疫苗I期临床研究
2012年7月10日,Inovio制药公司宣布,一项在老年人中开展、用于评价Inovio公司H1N1 SynCon通用流感疫苗免疫反应的研究,已完成首批患者的疫苗接种。该项I期研究将评价SynCon疫苗单独应用及与2012季节性流感疫苗联用时产生:保护性水平的免疫反应、针对非匹配流感毒株的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可能有助于抗击流感的T细胞免疫反应。 老年人是最易受流感攻击的群体。
京天成研发出2013H7N9的HA蛋白
京天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用293人细胞生产出H7N9(2013)禽流感的血凝素(HA)蛋白,并获得了多株可以识别H7N9(2013)禽流感的单克隆抗体,相关的禽流感抗体和抗原检测科研试剂将在短期内推向市场。 HA蛋白是流感病毒的外壳蛋白,是流感疫苗的关键成份,也是流感血清型的主要抗原决定簇部分。
PLoS ONE:广东H1N1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近日,PLoS ONE杂志在线报道了我国广东省H1N1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为未来预防该流行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评估2009年广东省H1N1流感大流行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研究者在2010年进行了三个横断面血清学调查。
Nature:解析膜嵌入式H+转运焦磷酸酶的晶体结构
VrH+-PPase质子泵工作模型 H+转运焦磷酸酶(H+-PPases)是活跃的质子转运体,它通过水解焦磷酸(PPi)建立了跨膜的质子梯度。 H+-PPases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首次发现于植物液泡膜,以及几种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到目前为止,H+-PPases的三维结构以及质子转运的详尽机制还未可知。
Genes & Devel:杨茂君等阐明Hat1p/Hat2p复合物识别新合成的H3和H4异源二聚体的分子机制
2014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Genes & Development》(基因与发育)发表名为 “Hat2p recognizes histone H3 tail to specify the acetylation of newly-synthesized H3/H4 heterodimer by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