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Rep:金纳米粒子对果蝇代谢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其历史甚至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炼金术士们将金熔化后制成的供法老饮用的金水中就含有金纳米粒子。而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中也流行着类似方法。现代的纳米研究则表明,金纳米粒子细胞毒性很低,生物安全性良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药物研究。

2012-11-19

MCB:中科院健康所研究人员揭示IL-17信号通路调控新机制

白介素-17(IL-17)是一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先天性免疫细胞等分泌,在多种炎性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17受体(IL-17R)通过信号转导复合体IL-17R-Act1-TRAF6激活下游NF-kB、JNK等信号通路。然而,该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阐明。

2012-11-18

:科学家发现治疗可卡因成瘾的通路

2013年3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科学家发现由可卡因激活的分子通路,该通路可以用来作为预防和治疗可卡因成瘾的治疗靶点。 密歇根大学科学家A.J. Robison博士和其研究团队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文章称,可卡因能够改变伏隔核活性。伏隔核在大脑的快乐中枢对诸如食物,性,毒品等刺激有反应。

2013-03-16

Developmental Biology:整合素信号通路对维持果蝇肠上皮干细胞的活性和促进肠道肿瘤的发生的重要作用

成体干细胞通常利用粘附机制附着在一个特殊的微环境中得以长期维持。果蝇的肠上皮干细胞位于肠上皮的基地部位,与周围的环形肌仅有一层基地膜相间隔。环形肌分泌多个信号因子调节干细胞的维持和活性,因而构成了干细胞的微环境。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发现果蝇的肠上皮干细胞通过表达多个整合素因子将自己铆钉在微环境之中。整合素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介导了肠上皮干细胞与基地膜的粘附,而且是干细胞增殖所必须的。

2013-03-14

Cell:解析piRNA作用通路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新研究中证实,piRNA在精子发生后期通过APC/C触发了MIWI泛素化及MIWI/piRNA机器清除。这一研究发现对于深入了解piRNA作用通路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发布在1月14日的《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2013-03-14

JCS:发现免疫信号转导通路一种新机制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信号转导通路的一种新机制:表观遗传因子选择性调控特定基因的激活,是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这一研究成果将表观遗传学与下游基因调控联系在了一起,对于免疫系统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Cell Science上。

2013-01-16

JCS:IPP5通过调控PP1和TGF-β信号通路抑制初级感觉神经元突起生长

初级感觉神经元是一种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生长出一根轴突在不远处分为外周支和中枢支。尽管两分支来自同一根轴突,但损伤后的再生能力却截然不同:外周分支损伤后容易再生,而中枢分支损伤后很难再生。以前的观点认为,两分支再生能力的迥异是由其所处环境的不同所致,但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内在生长因素在该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13-04-06

Nature:研究发现新的炎症信号通路

2013年5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体内的炎症反应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你杀死侵略者等细菌,这些细菌可能导致有害的感染。但如果炎症反应是慢性或失控时,炎症也可以引起麻烦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道疾病和潜在致命的败血症。 都柏林大学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当感知细菌威胁时,引发炎症的一种新信号,研究人员也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模型中阻断这一信号,这预示了未来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新方法。

2013-05-15

不依赖于p53的DNA损伤所引发的的凋亡信号通路

上海 2013年5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第一届Cell Death﹠Disease研讨会暨第四届中英"细胞死亡,干细胞与癌症"国际研讨会,5月8日在上海召开。Andreas Strasser教授是此次会议上第一位演讲嘉宾。本次会议上,他为大家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科研进展:发现了不依赖于p53的DNA损伤所引发的的凋亡信号通路,这条信号通路与p53相互协调增加肿瘤的抑制作用。

2013-05-10

PNAS:康九红等发现一新通路调节iPS细胞形成

2013年2月5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研究组关于miR-200/ZEB2在关键转录因子Oct4/Sox2诱导iPSC细胞形成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由汪贵英老师和博士生郭旭东共同完成的。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的创立,为基于干细胞的个性化治疗和再生医学带来光明的前景。

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