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新途径揭示大脑对可卡因成瘾机制
耶鲁大学等处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青少年第一次接触可卡因的时候,大脑就会发射出一种强烈的防御反应,来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的效应;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研究小组的两项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个关键基因,该基因可以调节青少年的这种效应,而且可以剧烈干扰这种效应,而且增加小鼠对可卡因的敏感性。 这些新的研究发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青少年时候便开始使用可卡因的人为什么药物成瘾和滥用的风险增加的如此明显。
Immunity:揭示SOCS3抑制JAK2途径机制有助治疗血液疾病
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的科学家揭示关于免疫系统中细胞信号传导如何受到控制的新细节,而且鉴定出这种过程中潜在性新治疗靶标以便用来开发治疗严重性血液异常疾病的方法。
PLoS Pathogens:在蚊子中发现新的抗病毒免疫途径
由蚊子传播的病毒疾病如西尼罗河热、革登热、基孔肯雅热等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蚊子的免疫系统及病原体是如何克服免疫系统并传染给人类和其他动物宿主。 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地区,人类和动物正经历着由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所致的高水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超过100种由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传播的病毒与人类或动物的疾病有关。
Devel Cell:科学家或利用“河马途径”开发出新型癌症疗法
2013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治疗癌症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
Mol Cell:通过泛素化途径维持翻译水平稳定
在翻译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对许多生物学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物体内蛋白的翻译活性是由一套严密的机制来调控的。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4F(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elF4E) 是一种帽结合蛋白,其功能是结合mRNA5'末端,与其他翻译启动因子协同作用,开始翻译过程。在帽依赖的翻译调控中,elF4E是一个关键的靶点。
JCI:发现调控肿瘤血管生长的新途径
近日,温希普癌症研究所(Winship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功能基因,它能抑制癌症的发展。 科学家们已知该基因通过编码p14ARF蛋白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埃尔温·范·梅厄(Erwin Van Meir)博士所带领的团队发现p14ARF也参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癌细胞生长需要血液供能,因此肿瘤细胞会诱导血管生成。
发现小分子RNA靶基因介导植物抗热途径新机制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玉科研究组在Plant Cell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HEAT-INDUCED TAS1 TARGET1 Mediates Thermotolerance via 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 A1a–Directed
PNAS:Wnt途径可促进听觉祖细胞发育
内耳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毛细胞的缺失或损伤会造成听力障碍,在哺乳动物,毛细胞被认为是不可再生的,而在非哺乳的脊椎动物中,比如鸟类和两栖动物,支持细胞能促进毛细胞的再生。 以前的研究表明,虽然感觉上皮是没有分裂能力的组织,但其中有一部分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可以像听觉祖细胞一样分化为毛细胞。
Nature:英国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
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 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的蛋白质和疟原虫表面一种名为PfRh5的蛋白质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药物阻碍它们之间建立联系...
Plant Cell:林金星等在拟南芥中发现脂筏蛋白介导胞吞的新途径
脂筏(lipid rafts,membrane rafts)是质膜上富含固醇类和鞘脂类的微结构域,大小10-200nm,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目前,植物细胞脂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蛋白和脂类成分的分析鉴定上,而缺乏对其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金星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并结合遗传学的方法,对拟南芥脂筏标记蛋白Flot1介导的胞吞过程进行了活体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