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进展(第2期)
2020年3月4日讯/生物谷BIOON/---自2019年12月8日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报告了几例病因不明的肺炎。大多数患者在当地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工作或附近居住,那里还出售活体动物。在这种肺炎的早期阶段,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了,一些患者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Nature争议: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来自哪里?穿山甲还是蝙蝠?
2020年3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找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破坏的冠状病毒的来源。三周前,中国科学家在基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蚂蚁为食的有鳞穿山甲是罪魁祸首。但科学家们现在已经检查了这些数据--连同上周公布的另外三份穿山甲冠状病毒基因组研究报告--并表示,尽管这种动物仍然是一个潜在的来源,但这个谜还远远没有解开。公共卫生官员希望确
助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艾伯维:向全球供应HIV药物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020年03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艾伯维(AbbVie)近日证实了该公司在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公共卫生危机中的活动,包括支持实验性使用HIV药物Kaletra/Aluvia(中文商品名: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以确定其治疗COVID-19的疗效。该公司正与全球范围内选定的卫生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全球传播,医疗监控系统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2020年3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检测不足、对被感染的人应隔离多长时间的争议、对检测试验的怀疑--中国境外冠状病毒病例的迅速攀升,凸显了用于发现和追踪这种致命病毒的方法的弱点。检测不足?为了防止新的冠状病毒爆发变成全球流行,必须找到并隔离受感染的人,使他们不会传染他人。但据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与世界
可能还有2/3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未被发现
2020年3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的一份新报告估计,从中国大陆输出的COVID-19病例中,三分之二可能未被发现。在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的传染病建模合作中心和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疾病研究所和紧急分析(J-IDEA)工作的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于2月21日发布了关于COVID-19疫情的第六份报告。自2019年12月C
Cell: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020年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冠状病毒SARS-CoV-2开始在全球蔓延,给不少国家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近日,来自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在Cell杂志上发文表达了他们对此次疫情的了解和看法,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此次疫情。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诊所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永振: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截至
华人学者Nature发文呼吁不要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污名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冠状病毒已被命名为SARS-CoV-2,该疾病为COVID-19。当这种病毒去年12月首次出现时,医学期刊通常将其描述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Nature》杂志则使用了"中国冠状病毒"和"武汉冠状病毒"。这种基于地理特征的临时术语是令人反感的,因为它会激发对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恐惧在国际上加剧了这种偏见和歧视。
为什么正确命名冠状病毒很重要?
2020年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不要再把这次新的冠状病毒爆发称为"武汉冠状病毒",而要开始适应"COVID-19"。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这种疾病的建议名称。虽然根据疾病的起源确定一种新疾病似乎是一种直觉,但历史证明,这样做可能会伤害到生活在那里的人。后果可能包括经济困境,因为游客撤离,投资降温,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减弱。将一种特定的疾病与一个特定
一种新技术有望在15分钟内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准确检测
2020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利用当前的方法诊断新型冠状病毒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近日,来自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基于光学和磁性微粒组合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其或能对100份可能感染病毒的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并能将诊断时间缩短至大约15分钟左右。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目前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所需要的时间是治疗感染患者
管轶团队从穿山甲中发现新冠相关冠状病毒
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得出最新成果。当地时间2月18日,预印本网站bioRxiv(未经同行评议)发表论文“中国南方马来穿山甲2019-nCoV相关冠状病毒的鉴定”,通讯作者为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管轶教授、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教授。管轶现为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非典”时期,管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