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记忆性ILC1s形成及维持机制
11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田志刚、孙汭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emory forma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L-7Rα+ ILC1s via a lymph node-liver axis
国内首个抗心衰1类化药-信立泰S086正式申报临床
3月5日,信立泰抗心衰1类新药-S086正式申报临床,这也是国内首个抗心衰1类化药,笔者在网站上查询到的相关信息如下:机智绕开专利保护的国内首个抗心衰1类化药S086,中文名为沙库巴曲阿利沙坦钠片,是沙库巴曲和阿利沙坦酯的复方制剂,又有业内人士说是沙库巴曲和EXP3174(阿利沙坦酯活性分子)的共晶化合物,适应症为慢性心衰,是国内首个申报临床的抗心衰1类化药。其中,沙库巴曲(又称沙库必
揭示血细胞释放化学信号S1P机制
图片来自Long N. Nguyen。2017年10月25日/生物谷BIOON/---血源性化学信号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是由血细胞释放出来的,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和血管功能。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S1P是如何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在血细胞中发现了这种通路。他们的发现对治疗各种免疫疾病和血管
填补国内空白:亚盛医药抗肿瘤1类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获批进入中国临床
中国领先的原创药物研发企业亚盛医药今日(7月18日)宣布,由企业自主设计开发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作用于新靶点MDM2-p53的抗肿瘤1类新药APG-115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进入中国临床。这是APG-115继2016年6月获得美国FDA临床批准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MDM2-p53抑制剂,将填补国内在该靶点药物开发领域内的空白。A
JEM:树突细胞S1P裂解酶调节T细胞从胸腺释放到血液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奥克兰贝尼奥夫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揭示出胸腺树突细胞的一种新作用,这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早熟、感染、癌症和骨髓移植后的免疫缺乏等疾病的新策略。
ACTA AGR SCAND B-S P. :间作豆科植物有效调控玉米对镉的吸收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国际上目前试图利用易于栽培、生长快速、生物量大,并具有一定富集能力的经济植物,如向日葵、玉米等,用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这一技术的瓶颈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些大生物量植物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增加修复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率。
Dev Cell:证实蛋白S1P1促进血管新生
S1P1结构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2012年9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两种已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组合使用,从而可能提供一种新的且强大的对抗血管异常生长方面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Stem Cell:SIRT1,P53和p38MAPK调节Max缺失时ESC的死亡
近日,Stem Cell杂志在线报道了c-Myc基因重要伙伴蛋白Max基因缺失条件下胚胎干细胞丧失多能性并发生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进展。 c-Myc基因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周期调控,致瘤性转化和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 c-Myc基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自我更新和胚胎干细胞(ESCs)全能性的调节因子。
Genes & Devel:杨茂君等阐明Hat1p/Hat2p复合物识别新合成的H3和H4异源二聚体的分子机制
2014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Genes & Development》(基因与发育)发表名为 “Hat2p recognizes histone H3 tail to specify the acetylation of newly-synthesized H3/H4 heterodimer by H
PNAS:Chk1-S蛋白在细胞分裂中起关键作用
科学家们至少发现一个事例,即当较短的蛋白版本Chk1-S在细胞分裂开始发挥作用时,细胞分裂能够继续进行,癌症病人可能有朝一日从这一发现中获益。 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蛋白Chk1是细胞发育中的一个关卡(checkpoint):它阻止正常细胞和受损细胞发生分裂直到它们的DNA完全复制或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