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支撑PM2.5污染与防治战略
近日,上海市科委支持的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在科学会堂举行PM2.5污染与防治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持续雾霾天气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各抒己见。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出席并讲话。
山东明年起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试点
近日,山东省环保厅表示,结合环保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可入肺颗粒物)监测试点。 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副主任许杨介绍,目前,山东省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率均在90%以上,监测数据采用率达到95%以上。
赛默飞PM-2.5监测解决方案
2011年11月29日在中国上海,随着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几成定局,PM-2.5这一概念开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全球环境检测仪器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多年来致力于PM-2.5监测技术的研究,可提供多种监测方法满足客户对数据多样化的需求。
王振义和陈竺领取圣捷尔吉奖 分享2.5万美元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3月6日在美国领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两位科学家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起来用于治疗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从约25%跃升至约95%。这种联合疗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EHP:比PM2.5更可怕的小颗粒物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如何,目前尚无定论。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研究证实: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
山东大学共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404项,获得资助经费2.5亿元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间部分项目评审结果,截至目前,山东大学共获得各类项目404项,获得资助经费25019.89万元,立项数量实现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