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诺华P-选择素抑制剂crizanlizumab获美国FDA授予突破性药物资格

2019年1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crizanlizumab(SEG101,前称SelG1)预防所有基因型镰状细胞病(SCD)患者血管阻塞性危象(VOC)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VOC也被称为镰状细胞疼痛危象(SCPC),这是一类不可预测和极度痛苦的事件,可导致严重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当多个血细胞粘

2019-01-09

科学家发现HIV-1包膜糖蛋白识别辅助受体的结构基础

 HIV-1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洲、北美及全世界,它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也能感染B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骨髓干细胞,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主要毒株。病毒外膜由两层类脂组成,它系新形成的病毒从人的细胞芽生至细胞外时形成,既有病毒蛋白成分,也含有宿主细胞膜的蛋白质。12月12日,美国哈佛大学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

2019-01-02

诺华P-选择素抑制剂crizanlizumab显著减少血管闭塞性危象(VOC)

2018年12月03日讯 /生物谷BIOON/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近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2018)年会上公布了P-选择素抑制剂crizanlizumab(SEG101,前称SelG1)治疗镰状细胞病(SCD)II期临床研究SUSTAIN事后分析的新数据。数据显示,在坚持治疗方案的SCD患者中,crizanlizumab每月一次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S

2018-12-03

研究确定,P62蛋白失活是癌细胞越养越肥的“罪魁祸首”!

【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如何分流能量到肿瘤】肥胖是导致癌症的第二大可预防原因,也是全球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但目前还不清楚全身代谢对肿瘤形成的影响。特别是,脂肪细胞与肿瘤组织之间的联系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目前,来自医学发现研究所(SBP)的研究人员最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p62的蛋白质在脂肪细胞中的失活,会刺激侵袭性前列腺癌老鼠。正如在癌症细胞中所报道的那样,p62缺乏导致脂肪

2018-04-10

孙士生:用糖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的密码

 作为一名生长在齐鲁大地、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青年学者,即便在海外求学多年,孙士生始终心系国家、情牵母校。伴随着时代的召唤,入选国家“**计划”青年项目的孙士生毅然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希冀将他在美国掌握与研发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西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以期为母校、为西北地区乃至为整个中国的科研水平真正实现与世界一流接轨尽一份力。“在我看来,在西部地区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好处及空间,这里受到的外界诱惑和

2017-10-25

我国在埃博拉病毒糖蛋白致病效应的研究中获进展

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构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地研究了埃博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细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达的致病效应。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华林研究员学科组介绍,埃博拉病毒可编码多种形式的糖蛋白,但是此前对糖蛋白潜在的致病效应的推测只是基于细胞或组织培养物水平的初步研究,相关致病效应尚缺乏体内水平的直接证据

2017-10-15

Nature:利用比较糖蛋白质组学鉴定出导致蓖麻毒素毒性的新玩家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015。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虽然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和脂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糖基化在蛋白质组水平中仍未得到广泛的探索。对复杂的糖蛋白质组(glycoproteome)进行分析的技术是有限的。糖蛋白不仅在糖基的数量和位置上存在差别,而且也在每种聚糖(glycan)的组成和结构上存在差别

2017-09-23

复旦大学等创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杨芃原团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贺思敏团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员黄超兰团队合作研究,创建了基于质谱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pGlyco2.0,为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提供了新技术。今天,相关研究成果以《pGlyco2.0:基于综合质控和一步质谱法的精准N糖蛋白质组学糖肽分析方法》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据悉,杨芃原、贺思敏和黄超兰为共同通

2017-09-06

科学家揭示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识别受体nectin-1的分子机制

疱疹病毒膜融合需要多个病毒蛋白与多个细胞表面受体参与,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整个过程极其复杂。病毒表面糖蛋白D (gD)与宿主细胞受体的识别是α-疱疹病毒感染初期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迄今已鉴定的gD受体中,细胞黏附分子nectin-1参与了多种α-疱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gD受体。因此,gD识别nectin-1的分子机制成为α-疱疹病毒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

2017-06-13

Nat Commun:利用新方法绘制HIV包膜糖蛋白指纹图谱

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分析HIV的保护性包膜糖蛋白Env上的多聚糖分子。利用这种方法,他们能够快速地构建出这种糖蛋白上的多聚糖“指纹图谱(fingerprint)”。

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