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国产“靶向激活光扳机”开辟精确控制治癌新路
用“剪刀”把分子剪开,听起来已经够神奇,但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朱麟勇课题组居然更神:给“剪刀”“上锁”,只有某种特殊靶向物质“开锁”后,“剪刀”才会开剪,分子才会分离。 这个名为“靶向激活型光扳机”的研究成果,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该成果将为精确可控地进行光激活或释放来诊疗疾病及开展生命机制研究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我国LED灯管已实现世界最高整灯光效
我国已发明出整灯光效高于140lm/W的LED日光灯管并已实现产业化。这是福建省信息化局在近日召开的“海峡两岸LED产业科技成果发布会”上透露的。 “这标志着我国LED日光灯整灯光效第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中科院物构所所长洪茂椿院士说,此前国际上的最高整灯光效是2011年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的NSSW157A型灯管,其整体光效为129lm/W。
绿叶制药全资收购四川宝光药业
绿叶制药集团2004年5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先后展开一系列的投资兼并,2007年4月收购北大维信43%的股权。2009年,北大维信主导产品血脂康胶囊入选国家基本销售目录,绿叶制药集团再次收购北大维信,至此,绿叶制药集团持有北大维信69.55%的股权,成功实现控股北大维信。
白炽灯即将谢幕 LED接班乏力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安排,曾经进入千家万户的普通白炽灯,将按功率大小逐步淘汰退出市场,由节能灯取而代之。消息一经推出即引来各方关注,淘汰白炽灯能够为替代品腾出多大的市场空间,作为节能灯主力的LED灯具准备好了吗?,“青黄不接”有可能是白炽灯淘汰后碰到的一个难题。
Cell:田朝光等半纤维素降解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Eukaryotic Cell发表了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田朝光课题组关于半纤维素降解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田朝光课题组与加州大学合作,解析了粗糙脉孢菌半纤维素降解基因xlr-1调控靶体,揭示了粗糙脉孢菌与其它丝状真菌在半纤维素降解和调控机制上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半纤维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
The Plant Cell:林荣呈等光调控叶绿素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fhy3和far1突变体从黑暗转到光下后的表型(A)及活性氧的累积(B) 植物在种子萌发后,需要迅速开始光合作用,实现从异养生长到自养生长的转变。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最主要色素,它的有效合成是完成该步骤的关键之一。然而,人们对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精确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荣呈研究组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发现了一对直接正向调控叶绿素合成的转录因子FHY3和FAR1。
Planta:曹坤芳等揭示复苏植物的光保护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a在线刊登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Cyclic electron flo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otoprotection for the resurrection plant Paraboea rufescens under drought stres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复苏植物的光保护机制。
Plant Cell:林金星等揭示植物感知光信号的机制
phot1/NPH3信号系统在黑暗(A)和光照(B)条件下对PIN2内膜循环两条支路间平衡的调控机制 近日,植物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Signal Transducer NPH3 Integrates the Phototropin1 Photosensor with PIN2-Based Polar Auxin
Cell Stem Cell:陈晔光等揭示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子机制
2月3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晔光研究组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组在《细胞》(Cell)子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发表了题为“BMP4 Signaling Acts via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9 to Control ERK Activity in
OPT EXPRESS:一种有前景的光声融合诊断技术
《每日科学》5月7日讯,X射线乳房造影术是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诊断工具,但有一些限制其有效性的缺点,如:无法区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使妇女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尽管这种电离辐射被认为是安全的,但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在新成像设备临床试验的最早阶段,研究人员使用光声来检测和可视化乳腺肿瘤,而不是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