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肿瘤生物标记物hMSH2的识别机制
核蛋白hMSH2是DNA错配修复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前的研究表明,hMSH2很可能是TCRγδ的一种蛋白配体。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何维教授及其研究组发现:异位表达的人类肿瘤生物标记物hMSH2是一个新发现的内源性配体,可以被人类Vδ2 T细胞识别并引起先天的抗肿瘤抗病毒免疫反应。
JBC:分子伴侣帮助蛋白质折叠的分子机理
分子伴侣是一种协助蛋白质进行折叠的分子助手,其中一种伴侣分子是所谓的热激蛋白60(Hsp60),这种蛋白可以在线粒体中形成一种类似于“桶状”的结构,从而便于蛋白折叠过程的发生,近日刊登于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桶状”蛋白结构形成的分子机制。
JBC:蛋白酶体ATPase蛋白功能性研究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Philip Coffino等人研究发现,蛋白酶体ATPase蛋白不同的同源亚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5日的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蛋白酶体(proteasomes) 是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JBC:发现Ail促进鼠疫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机制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一种杆菌,属于肠道杆菌科,同时也是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的病媒。所有的类型都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严重的伤亡。Ail(鼠疫杆菌粘附素分子)是鼠疫发病过程中关键性的纤连蛋白(Fn)的结合蛋白。
JBC:CCR5拮抗剂TD-0680可以抵御R5亚型HIV-1
由于R5亚型HIV-1在感染早期占支配地位,CCR5的拮抗剂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以及预防病毒感染的试剂。maraviroc是一种潜在的、特异性的、非竞争性的CCRS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HIVgp120与辅助受体的结合。
JBC:“生理时钟失调”影响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机制被揭示
近日,得克萨斯州A&M大学科学家已经研究揭示“生理时钟失调”如何可能会影响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研究结果最近公布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动物包括人类的睡眠和饮食模式都受到了昼夜节律的影响,
JBC:揭示细菌利用机体蛋白质实施致死性感染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菌利用人类机体蛋白质实施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者Jennifer Potts教授表示,我们揭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吸附到人类机体血液中的两种蛋白质:纤连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上。
JBC:郭瑞庭等糖苷水解酶GH11家族木聚糖酶研究获进展
木聚糖是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组成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是一种多聚五碳糖,主要由木糖以β-1,4糖苷键聚合形成主链。木聚糖酶广泛应用于饲料业、造纸业和食品业等。这些工业条件对木聚糖酶要求极高,只有活性高且耐热性好的木聚糖酶才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杨宝峰与王志国课题组撤销两篇JBC论文
《生物化学期刊》(JBC)近期刊登撤销声明称,应作者要求,撤销“**计划”入选者、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王志国课题组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杨宝峰课题组合作的两篇与心脏研究有关的论文。而后,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MHI)与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开始着手进行相关调查。
JBC:俞强等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抗肿瘤策略研究获进展
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然而如何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对肿瘤研究者来说一直都是一项挑战。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课题组与龙亚秋课题组合作,于3月29日报道了一个可以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全新结构的小分子化合物NPP,并对其选择性抗肿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含丙炔酸酯结构的NPP可以在被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的过程中产生活性氧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