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BC:乙酰辅酶A羧化酶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的机制

乙酰辅酶A(acetyl-CoA)是乙酰基的活化形式,参与各种乙酰化反应,也是糖类、脂肪、氨基酸氧化时的重要中间产物。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依赖于中间代谢来提供乙酰辅酶A。 然而,乙酰辅酶A也用于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在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过程中,第一个反应同时也是一个限速步骤,即通过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酰辅酶A羧化形成丙二酰辅酶A。所以组蛋白的乙酰化及脂肪酸合成竞争利用了相同的乙酰辅酶A存储库。

2012-11-18

JBC:FADD调节蛋白激酶C失活的机制

蛋白激酶C(PKC)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 能激活细胞质中的靶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调控, 同时也能作用于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息息相关。

2012-11-18

JBC:DNA聚合酶β突变体能够促进肿瘤发生

之前的小规模测序研究已经发现,约30%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类肿瘤,其DNA聚合酶β已经发生突变。 研究表明,许多这种突变体具有异常的酶催化功能,诱导了细胞性状转化及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表明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Joann B. Sweasy等人发现,在大部分人类结直肠肿瘤里,POLB基因发生了突变。

2012-11-18

JBC:基质金属蛋白酶1a促进肿瘤发生及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水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裂解酶。MMPs几乎能降解ECM中的各种蛋白成分,破坏肿瘤细胞侵袭的组织学屏障,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从而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该过程中主要的蛋白水解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是一种胶原蛋白酶及G蛋白偶联的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激活因子,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与肿瘤形成及迁移有关的靶点。

2012-11-18

JBC:保护核糖体蛋白Rps3免于积聚的机制

在酵母细胞内,每一秒就有2000多个核糖体被合成。核糖体蛋白的快速合成,高效的运送到细胞核,并正确的组装成核糖体亚基,对酵母能够快速生长是必须的。 近日,来自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研究人员Brigitte Pertschy等人发现,锚蛋白重复蛋白Yar1能够保护核糖体蛋白Rps3免于积聚。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8日的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2-11-18

JBC:揭示核糖体或可作为抗击朊病毒疗法的新型靶点

2013年7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治疗神经变性的朊病毒疾病如疯牛病和克雅氏病或依赖于核糖体的帮助,核糖体是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机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朊病毒病是一种由于朊病毒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引发的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朊病毒病的例子如羊瘙痒症、疯牛病和克雅氏病。

2013-07-04

JBC:研究发现治疗卵巢癌潜在新策略

2014年4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肿瘤组织后,已经发现了一个潜在的新策略以治疗卵巢癌。最近开发的药物通过瞄准给癌细胞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能增加患者的存活率。然而,很多患者都会

2014-04-28

JBC:崔宗斌等揭示斑马鱼Lzts2发育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

经典Wn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的重要信号传导机制之一。该通路的激活可导致β-Catenin在细胞核内的积累,β-Catenin与TCF等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可调节多种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并由此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因此,该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性的非正常变化与多种人体疾病密切相关。

2011-11-09

JBC:SP-A可以保护肺表皮免受hBD3危害

在先天的免疫系统中,防御素是能够清除外来微生物的重要分子。但是在高浓度下,它们会对自身的细胞表现出毒性。一直以来,人体自身保护自己的细胞免受防御素危害的机制还不十分明了。最近,日本札晃医科大学Yoshio Kuroki等人发现hBD3(人类β防御素3)危害肺部表皮细胞的毒性会因为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而衰减,因此,SP-A很可能会成为在炎症期间保护组织的治疗药物。

2012-11-18

JBC:研究发现一个潜在的抑制肿瘤浸润的靶点

众所周知,肿瘤的入侵是癌症扩散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最近,美国肯塔基大学的Rolf J. Craven等人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依赖于肿瘤有关的受体S2RPgrmc1。因此,S2RPgrmc1可能会成为一个潜在的抑制肿瘤浸润的靶点。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14日的美国《生化周刊》(JBC)上。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