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操纵干扰素信号有望让癌症免疫疗法变得有效

2019年8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够告诉免疫系统抵抗癌症的关键信号通路也可被癌细胞用来抑制免疫系统。他们说,这种增加的理解可作为一种有助于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对免疫疗法作出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他们还展示了改变这种平衡如何对治疗本身产生潜在影响,这是因为在多种临床前癌症模型中,阻断癌细胞中的这种信号有助于免疫细胞抵抗肿瘤。相关研究结

2019-08-14

新发布尼亚病毒与宿主干扰素系统互作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王华林学科组在新发布尼亚病毒与宿主干扰素系统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生物化学杂志》)和Frontiers in Immunology(《免疫学前沿》)杂志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

2019-06-08

鱼类干扰素的负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一旦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就会触发一系列信号通路(如RLR信号通路)诱导IFN的产生,进而清除病原体。免疫反应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正负调控因子协同发挥功能,保证整个过程的稳定。正调控因子能够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最终清除病原体,而负调控因子

2019-04-21

台湾药华医药Besremi获欧盟批准,成首个治疗PV的干扰素

2019年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台湾药华医药(PharmaEssentia)与AOP Orphan制药公司近日联合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Besremi(ropeginterferon alfa-2b)作为一种单一疗法,用于治疗不存在症状性脾肿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成人患者。根据III期临床数据,此次批准,使Besremi成为欧洲市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治疗PV并且与

2019-02-26

中俄美科学家揭示人类2大麻受体的晶体结构

2019年3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人类2型大麻素受体的晶体结构,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炎症、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新型药物,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2型大麻素受体的晶体结构与此前发现的1型大麻素受体结构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这两类受体是人类内源性大麻素的阴阳两面。图片来源:Xiaoting L

2019-03-02

新型γ干扰素靶向抗体!Gamifant治疗原发性吞噬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移植后获超高存活率

2019年02月27日/生物谷BIOON/--瑞典制药公司Swedish Orphan Biovitrum AB(SOBI)与旗下公司Novimmune SA近日在美国休斯顿举行的2019年移植与细胞冶疗年会(TCT)上公布了Gamifant(emapalumab-lzsg)治疗原发性吞噬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II/III期临床研究(NCT01818492)的突破性数据。这些数据检查了已接

2019-02-27

Sci Immunol:I干扰素介导了寨卡病毒引发的妊娠综合征

2018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I型干扰素或许介导了由寨卡病毒引发的妊娠期综合征。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Laura J. Yockey等人建立了先天寨卡病毒感染模型,并且研究了I型干扰素在介导病毒的感染或抑制疾病的发展过程的作用。作者首先给I型干扰素受体缺陷型的母鼠感染寨卡病毒,之后将其杂合子的雄鼠交配。这样一

2018-01-10

干扰素之父”侯云德获最高科技奖 干扰素市场发展你知道吗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侯云德曾率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干扰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功能。50年前,两位英国学者发现了干扰素及其作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瑞

2018-01-10

中国科学家成功解析胰高血糖受体结构 有望开发出2糖尿病新型疗法

2018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B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机体激素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是多种类型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比如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这些受体包括胞外结构域(ECD)和跨膜结构域(TMD),这两个区域都需要与其同源多肽配体相互作用来调节下游信号转导,由于目前研究人员很难制备出高质量的蛋白质,因此对于科学家们而言,确定B类GPCRs的全长结构目前仍然是一

2018-01-08

Nature:胰高血糖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活化调控机制。这项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B型GPCR发挥生理效应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加

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