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Cell:曹雪涛课题组发现肝癌发生和干扰素疗效预判新靶标

曹雪涛院士课题组发现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在肝癌预后判断、干扰素治疗疗效预判和肝癌发生尤其是男性高发中的作用和机制。

2014-01-16

Vertex公司公布HCV无干扰素治疗策略临时中期结果

2月23日,Vertex公司($VRTX)公布了其丙肝病毒治疗全口服药物组合策略的暂时性中期结果,这一组合策略包含该公司的创新性药物Incivek和实验性药物VX-222(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及利巴韦林。 新的丙肝药物的标准目标是将病毒的所有迹象持续地消除12周,从而使患者能停止治疗。

2012-02-26

J Immunol:孙兵等发现负性调控I干扰素产生的新分子NMI

8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组题为“Negative Regulation of Nmi on Virus-Triggered Type I IFN Production by Targeting IRF7”的研究论文。

2013-08-29

:干扰素信号通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12年11月13日,Science Signaling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了生物物理所刘迎芳和程根宏(生物物理所感染与免疫中心海外团队,UCLA)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Singl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Confer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TRAF3 Adaptor Protein onto TRAF5...

2012-11-22

抑制干扰素γ受体减少小鼠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

2012年9月28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了减少白血病小鼠移植造血干细胞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方法。 约50%的白血病患者在接受供体免疫细胞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这主要是因为供体免疫细胞作用于宿主器官,受影响的主要器官是皮肤、肝脏和肠道。

2012-09-28

:微生物所发现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新作用机制

干扰素(IFN-α)和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手段,干扰素治疗是目前药物治疗后持续应答率最高的治疗方法,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伴随表面抗原转阴,这也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终极目标。但干扰素对乙肝患者的疗效差异很大,其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2012-10-31

吉利德公布无干扰素组合疗法II期ELETRON研究中期积极数据

2012年11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吉利德科学(Gilead Siences)今天公布了II期ELECTRON研究的积极中期数据,该项研究在初治(treatment-naive)I型慢性HCV患者中开展,调查了为期12周无干扰素组合疗法(sofosbuvir+GS-5885(NS5A抑制剂)+利巴韦林(ribavirin))的疗效。

2012-11-12

Cell Host & Micro:腺病毒逃脱干扰素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

近日,来自劳森健康研究所和西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腺病毒在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腺病毒感染常常引发轻微的呼吸系统疾病,最终引发咳嗽和喉痛等症状。然而当1960年研究者发现腺病毒还可以引发啮齿类动物患瘤,从此研究者才对腺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2-11-18

PNAS:增强干扰素抗感染能力新策略

当流感等病毒侵入机体,干扰素是首先站出来抵御袭击的蛋白之一。干扰素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作用,医生们会使用干扰素药物来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不过由于患者机体对外来干扰素产生排斥或者对干扰素效果产生抵抗,这种治疗有时也会以失败告终。 宾州大学兽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新研究,提出了增强干扰素抗感染能力的新策略。

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