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保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可以显著改善IPS细胞的质量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再生医学研究中,通过该技术获得来自患者的多能干细胞,进一步用于自体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问题,从而使其成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核移植和IPS技术均能将体细胞重编为多能干细胞,然而两者的重编程的能力却不同。核移植后获得的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与正常ESCs相似的多能性,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能够获得小鼠,然而大部分的IPS细胞却没有这一能力。
转分化的跨越与IPS的安全性
大家看看这只小鼠有何特殊之处?它皮肤裸露,头顶却长出了黑色的头发。 这是今年4月发表于Nature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小鼠,通过注入人毛囊干细胞,小鼠长出了人的头发。推而广之,是不是头发没了,可以种出新头发?肝脏坏了,可以长出新的肝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将是令人激动的好消息。然而,这有一个局限性条件:在身体里存在健康的毛囊干细胞、肝脏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
Nature:日本将建立IPS细胞库
8月7日,Nature杂志电,日本将建立诱导多能干细胞库。 由于研究瓶颈的挑战,伦理和法律上的障碍和企业投资的畏缩,干细胞疗法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现在,干细胞研究的先驱,同时也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明者,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计划直接建立用于治疗用途的干细胞库。该干细胞库将存储几十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系。此举将日本推向开拓生物医学技术的最前沿。
专访山中伸弥:安全性仍是IPS细胞应用到临床的拦路虎
新闻发布会现场照片 美国旧金山 2012年10月9日 电 /生物谷BIOON/ -- 从发现IPS到获得诺贝尔奖仅用了6年,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弥)却众望所归。
PNAS:阻碍IPS干细胞培育基因现身
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4月2日发表的一份公报称,该机构研究人员发现数个会阻碍“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成功的基因。这一发现有望更高效地培育IPS细胞。 IPS细胞是指体细胞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胚胎干细胞的状态,从而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在培育IPS细胞的过程中,需向成熟体细胞植入4种基因,使成熟细胞“返老还童”。
Cell:IPS形成具体步骤与蛋白质组变化
著名的四大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对IPSC的形成至关重要,但转录因子激发IPSC形成的步骤及机制一直尚不明确。近期Cell和Cell Report陆续发表了三项新研究成果,分别解析了IPS细胞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步骤,以及在重编程的第一天和最后三天里的一个两步复位方法,这揭开了IPSCs形成的谜底,也指出了相应提高重编程效率的一些新基因。
Cell Res:成功培养出IPS克隆猪
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等多处国内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组获得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研究的最新突破性机制:成功培养出了四头IPS克隆猪。这是首次在世界上获得成活的IPS克隆猪,有助于在大动物上应用IPS技术的发展。相关成果以letter的形式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目前论文免费。
PNAS:康九红等发现一新通路调节IPS细胞形成
2013年2月5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研究组关于miR-200/ZEB2在关键转录因子Oct4/Sox2诱导IPSC细胞形成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由汪贵英老师和博士生郭旭东共同完成的。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的创立,为基于干细胞的个性化治疗和再生医学带来光明的前景。
Sci Transl Med:利用疾病来源IPS细胞研究帕金森氏病
7月4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利用疾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帕金森氏病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最新进展。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导致大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的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