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ILC3来源的OX40L对肠道Treg稳态维持的重要作用
国际学术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LC3-derived OX40L is essential for homeostasis of intestinal Tregs in immunodeficient mice”。该研究发现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group 3 inna
研究揭示记忆性ILC1s形成及维持机制
11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田志刚、孙汭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emory forma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L-7Rα+ ILC1s via a lymph node-liver axis
Immunity:记忆性ILC2调节过敏反应
过敏炎症反应是由IL-4、IL-5以及IL-13介导产生的。其中IL-4能够促进B细胞分泌IgE,而IgE能够介导杆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的去粒化(degranulation),从而释放包括组胺在内的促炎性因子;IL-5能够驱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
J immunol:ILC2调节B细胞分泌抗体
II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是天然淋巴细胞家族的一大亚群,它对于天然免疫以及组织代谢稳态的调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ILC2不表达抗原受体,但能够识别感染后组织分泌的IL-33并产生抗感染效应。ILC2的功能与Th2相似
Nat Immunol:精氨酸酶调节ILC2免疫活性
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 ILC)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炎症,代谢稳态以及多种器官组织的修复(包括肝脏,肺脏,皮肤以及脂肪组织)。II型ILC是ILC中比例最高的一个亚群(ILC2),主要聚集在肺部,是II型炎症反应的关键起始元件。然而,调节ILC功能的细胞内部分子机制至今研究的仍不清楚。
J Immunol:ILC-2激活分子机制新进展
II型天然免疫细胞(group II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是抵抗过敏炎症反应,寄生虫感染,表皮细胞损伤修复以及脂类代谢的重要元件。由于ILC2缺少抗原特异性的受体,因此即使有一些细胞因子与脂类分子已经被证明能够调节ILC-2的功能,其在局部组织微环境中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特性仍没有被清楚地揭示。
Science:ILC -III介导微生物特异性T细胞“阴性选择”
针对自身抗原的T细胞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正常状态下,针对自身抗原的T细胞在成熟之前就在胸腺中被机体识别并删除了,这一过程被称为"克隆删除"。介导克隆删除的关键是位于胸腺中的表皮细胞与树突状细胞
Nature Immunology:转录谱决定ILC细胞亚型
近日,国际期刊nature immunology刊登了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基因表达谱不同决定了ILC细胞形成不同亚型。这项研究对揭示ILC细胞功能和发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Cell :炎症与白色脂肪棕色化新发现——ILC2调节米色脂肪生成
2015年1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国际生物学顶尖期刊cell 刊登了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Ajay Chawla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热中性小鼠模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