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Cancer Res:肺癌转移的新生物标志物——microRNA-31
2013年9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确定病人肺部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对于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至关重要的,但这通常需要手术来确定转移与否。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测量肿瘤组织样本中一个特殊分子的水平可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microRNA-31 (miR-31)的水平能预测肺癌中最常见形式的肿瘤是否蔓延到附近淋巴结。
昆泰计划于10月31日(星期四)举行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会
昆泰跨国控股公司(Quintiles Transnational Holdings Inc.,NYSE:Q)将于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开市之前发布其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投资者电话会议将于当天上午8点(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举行。 昆泰网站的投资者关系板块www.quintiles.com/investors将提供此次电话会议的实时网播。
J Allergy Clin Immun:哮喘患者对多效性细胞因子IL-27诱导Th2抑制出现耐受的新机制
阐述了哮喘患者对多效性细胞因子IL-27诱导Th2抑制出现耐受的新机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研究前景。
JCI:IL-15保护NKT细胞并增强其抗转移活性
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细胞)是一类同时表达恒定的T淋巴细胞受体(TCR)αβ(人为Vα24/Vβ11,鼠为Vα14/Vβ8)和NK细胞标志的T细胞亚群,主要经抗原提呈细胞表面CD1d提呈的糖脂类抗原活化,并迅速地释放大量的IFNγ和IL-4等细胞因子,通过调节Th1/Th2细胞间的平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Cytokine:IL-22调控PI3K/Akt/mTOR信号级联诱导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一个相对发现较晚的细胞因子,目前已被发现能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增殖,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牛皮癣、类风湿关节炎(RA)等。这些疾病的特点就是会角质细胞和滑膜增生。 PI3K/Akt/mTOR信号级联在细胞生长和存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月31日 Nature 杂志生物学精选
炎性体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一个治疗目标 阿尔茨海默氏症与先天免疫系统的激发有关。我们知道,淀粉质在试管中能激发小神经胶质细胞中的NLRP3炎性体,用一个小鼠模型所进行的这项活体研究表明,炎性体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病理中起一个关键作用。在没有NLRP3或“半胱天冬酶-1”时,小鼠的淀粉样变性和神经病理减少,认知和相关的电生理参数得到提到。
J Virol:发现抵御病毒感染的免疫调节分子IL-21
2013年5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埃默里疫苗中心的研究者通过对小鼠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IL-21的机体免疫调节分子对于小鼠的长效抗体反应来抵御病毒感染非常必要,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Infect Immun:利用抗体中和IL-17保护眼睛不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2012年10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隐形眼镜,特别是长戴型隐形眼镜,使得眼镜佩戴者容易眼镜被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这些感染能够导致严重性损伤,包括失明。在模式小鼠中,利用针对炎性免疫化合物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的抗体治疗眼睛降低眼睛损伤和细菌数量。
MCB:中科院健康所研究人员揭示IL-17信号通路调控新机制
白介素-17(IL-17)是一个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先天性免疫细胞等分泌,在多种炎性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17受体(IL-17R)通过信号转导复合体IL-17R-Act1-TRAF6激活下游NF-kB、JNK等信号通路。然而,该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阐明。
JBC:刘占举等发现IL-23致炎症性肠道疾病机制
近日,美国生物化学权威杂志《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员医院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深入解析了炎性肠病的“首恶分子”——白介素-23(IL-23)引发细胞“内乱”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