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新的传导途径
2012年12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研究中,科学家新发现的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药物。新发现的一组蛋白alpha arrestins(抑制蛋白类)可能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市场上的超过三分之一的药物是针对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控制细胞信号沟通和功能。
Structure: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机制
6月21日,Structure杂志报道了RNA适配子选择性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的分子机制。这可为基于GRK2的心血管系统的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心血管系统稳态的维持,部分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磷酸化活化的七次螺旋受体,使之快速脱敏来实现的。 然而,在慢性心脏衰竭过程中GRK2上调。这使研究者认为它促进了病情的恶化。
国祯集团携手意大利M&G集团 开启绿色能源新篇章
4G时代:移动医疗迎新机遇
Nature:“GIRK2–G-蛋白蛋蛋”二聚体的结构
“G-蛋白耦合受体”(GPCRs)的激发导致G-蛋白亚单元GG 和 G 从GPCR的细胞内表面上释放。GGG然后可以结合到“由GGG蛋白门控的内向整理器K+”(GIRK) 通道上,并激发后者,使该通道的孔打开。GIRK通道的打开驱动膜电压朝向“静息电位”(“能斯特电位”)变化,这将使膜去极化的速度降低。
2011诺贝尔物理奖得主:Adam G Riess
亚当·盖伊·里斯:(Adam Guy Riess,1969年12月-)是任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以用超新星作宇宙探测而知名。他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 2011年,里斯与布莱恩·施密特平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另一半奖金由索尔·珀尔马特获得,以表扬他们“透过观测遥远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
Antiviral Res:王建华等III型干扰素IFNλ抗HIV-1研究获进展
图 A) IFNλ抑制HIV-1在T细胞内的复制;B)HIV-1基因转录后剪切产物的定量;C)HIV-1感染者血浆IL-29水平随着外周血CD4+ T细胞的下降而升高;D,E和F) HIV-1感染者血浆IL-29分泌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
10月18日,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开园仪式上,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伯旭为“G20工程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揭牌。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国家部委领导,北京市科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北京市药监局、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等北京市相关委办和园区领导,以及企业代表、院所专家、媒体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开园仪式和揭牌活动。
4G时代移动医疗更值得期待
“4G网络拥有超过十倍3G网络的速率,能够实现高速率的视频回传,缩减患者救治时间。”业界不少专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4G时代,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将值得期待。
:转录能够远程诱导DNA产生G-四链体结构
含有连续鸟嘌呤碱基的核苷酸能够形成G-四链体结构,倾向形成G-四链体结构的序列(PQS)广泛分布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G-四链体结构参与一些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DNA的复制,转录和癌症的发生等。然而对于G-四链体结构如何在基因组中产生这一问题仍然不清楚。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端粒与衰老研究组最近的研究发现,双链DNA转录过程中在RNA聚合酶后方形成的负超螺旋能够诱导产生G-四链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