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国际化行动显实效 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G20工程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开展国际化行动,实施产业“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 “国际市场拓展阶梯计划”,一方面以产品国际化为目标,推动一批质高价优的产品进入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一批高端创新品种率先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另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产业链要素资源在全球布局。以50家G20 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G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新治疗靶点
近日,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牙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TDP-43蛋白质与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基因操纵该蛋白时会激活各种不同的分子途径。这一发现为治疗ALS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提供了新思路。
CHMP建议批准梯瓦Lonquex(长效G-CSF)用于化疗诱导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013年6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梯瓦(Teva)1日宣布,Lonquex(XM22 lipegfilgrastim)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积极意见。
PLoS Genetics :水稻G蛋白介导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新机制
虽然异三聚体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保守的一类重要信号转导分子,但是它们在植物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阐明。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蛋白α亚基RGA1(D1)参与了油菜素内酯(BR)介导的信号响应途径,但是究竟D1如何介导BR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Cancer:G蛋白基因多态性改变与膀胱癌患者生存期有关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新的分析研究发现一个特定的细胞信号通路基因的改变与膀胱癌风险,复发,病情恶化,患者的生存有关。 相关结果公布在Cancer杂志上,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提高膀胱癌的筛查和治疗。G-蛋白信号(RGS)途径对各种细胞过程是很重要的,并且与多种癌症有关联。
Science:同期两篇文章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突破性进展
3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在线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UNC -Chapel Hill)Bryan Roth课题组的联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羟色胺受体1B及2B的两个亚型晶体结构,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五羟色胺受体家族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困境。
PNAS:胆固醇可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
201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是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他们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其中Brian K. Kobilka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受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目前已完成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实验室的建立,并已开始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
PLoS ONE: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新的传导途径
2012年12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研究中,科学家新发现的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药物。新发现的一组蛋白alpha arrestins(抑制蛋白类)可能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市场上的超过三分之一的药物是针对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作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控制细胞信号沟通和功能。
北京G20企业与首医携手共建“脑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企业、高校和医院的合作,继“促进首都医科大学创新发展”政策专题宣讲会之后,近日,北京市科委、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组织双鹭药业、义翘神州等G20企业与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就携手共建“脑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对接。 企业与首医就具体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J Experi Med:G蛋白可以调节血管的重塑过程
2012年1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平滑肌细胞对胞外环境改变做出反应的信号路径的最新研究结果,血管根据其外部的环境会做出动态的变化,其通常会适应营养通透性,收缩性甚至形状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