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揭示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遏制冠状病毒感染及肺炎发生的新型分子机制
来自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调查了大部分人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是如何遏制冠状病毒从而与防治肺炎发生的。
兰州大学更新预测结果:香港感染人数,因祖国全力支持将下降约34万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3月9日下午公布,截至当天零时,香港新增25991例经核酸检测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25984例为本地病例;最近开通的快速抗原测试阳性呈报平台,新增32766例呈报。目前为止,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53860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病例,累计34784例通过快测阳性平台呈报;累计2656例死亡,病死率0.46%。
PNAS:揭示宿主细胞中间丝在寨卡病毒感染中的双重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酒亚明课题组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Host cytoskeletal vimentin serves as a structural organizer and an RNA-binding protein regulator to facilitate Zika viral replication的论文。
全球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Nirsevimab可显著保护婴儿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Nirsevimab 是首款只需注射一剂就能为所有婴儿在整个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中提供持续保护的在研预防用单克隆抗体。
Nat Med:新冠病毒增加感染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和圣路易斯退伍军人事务保健系统的研究人员通过深入分析美国联邦健康数据发现,人们在SARS-CoV-2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到一年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这类并发症包括破坏性心律、心脏炎症、血栓、中风、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纽约的白尾鹿都感染奥密克戎了,可能还是“突破性感染”...
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的一项新研究(未经同行评议)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纽约的白尾鹿种群中发现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道,科学家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中发现了至少三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提示该物种可能是
Cell:新冠疫苗接种可能比自然感染更好地预防新冠病毒变体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由COVID-19疫苗产生的抗体比由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更适合识别SARS-CoV-2病毒变体。
PNAS:追踪遭受HIV感染的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负责产生HIV的细胞的寿命和位置,这些细胞的存在阻止了HIV在体内的消灭。了解这些细胞的动态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开发新的方法来减少它们的数量,最终目标是治愈HIV感染。
以色列:许多感染奥密克戎的康复者正在经历严重的副作用
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报道,以色列的医疗系统目前正在应对奥密克戎疫情引发的患者神经系统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似乎比以前的几波疫情更严重。以色列卫生部正在审查感染奥密克戎的康复者报告的神经系统问题范围。医院报告说,许多康复者都存在这些问题,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她们正经历着意识丧失、偏头痛和肌肉疼痛,而这些症状在只经历过轻微疾病的年轻女性中最
COVID-19与败血症合并感染:先进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影响
快速诊断对于识别并确诊此类感染、进而尽快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由于COVID-19具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准确区分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合并感染(如败血症)会存在难度,因此,对COVID-19患者的合并感染进行快速检测、准确识别致病病原体以开展有效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