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现与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相关联的基因组位点
12月8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法、英、美、意等多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53个基因组位点,它们与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有可靠关联。 血小板参与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受到严格控制。研究者对在超过65,000人当中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所做的这项“元分析”,识别出53个基因组位点,它们与血小板的数量和体积有可靠关联。
JAMA:药物有助心脏手术前维持血小板高抑制率
1月18日,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Bridg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Cangrelo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披露,与接受安慰剂的病人相比,那些在接受心脏手术之前停止使用诸如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其出血风险,并接受静脉内给药的血小板抑制剂坎格雷洛的病人会取得更高的血小板抑制维持率。
Am J Cardiol:高残余血小板活性的ACS患者预后差(VIP研究)
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和支架置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约1/3表现为高残余血小板活性(HRPR)并且伴有较差预后,但抑制血小板水平与缺血或出血事件的发生不独立相关。论文于6月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 此项研究共纳入833例接受PCI和支架置入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并PCI后30天进行血小板抑制床旁检测。
JAMA: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PCI后药物治疗基石
美国一项综述表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为经皮冠脉介入(PCI)后药物治疗的基石。论文7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研究者对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纳入PCI后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被列为首选。共有9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
Cell:武汉大学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方法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ingle-Cell Exome Sequencing and Monoclonal Evolution of a JAK2-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文章中,研究者研发出了一种解析单细胞基因组的新方法,该研究同时登上了当期Cell研究的新亮点。
替卡格雷: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更安全
替卡格雷属于口服型的选择性P2Y12 受体抑制剂,可预防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集聚。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不同,替卡格雷对P2Y12 受体是可逆抑制剂。 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氯吡格雷(具有不可逆的阻断血小板P2Y12 ADP 受体)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栓形成事件风险,而且二者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NEJM:伊屈泼帕可减少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输注
伊屈泼帕是一种口服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以色列Deaconess医学中心Nezam H. Afdhal博士等人的这一研究评估了伊屈泼帕治疗接受选择性侵入性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慢性肝病患者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JAMA:研究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更强力的抗血小板治疗
一个新的涉及近6万患者的队列研究提示,与不伴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氯吡格雷对伴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可能较小。 在2012年9月5日发行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该项研究是由以夏洛特.安德松博士为首的一个团队组织实施的。安德松博士来自于丹麦赫勒乌浦的根图福特(Gentofte)医院。 安德松对解释说:“氯吡格雷能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绝对风险是很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