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细胞外囊泡装载mRNA的蛋白质替代疗法,一种全新mRNA递送方法为其他基因疗法打开大门
该研究证明了以EV为基础的mRNA递送在光老化模型中用于胶原蛋白替代和抗衰老治疗的临床潜力。EV mRNA的递送代表了一种新的通用基因治疗方式,在治疗随着衰老或其他疾病发生的人体蛋白质损失方面具有巨大
PNAS:顾正龙团队揭示衰老个体中线粒体DNA突变广泛存在且高度有害
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低成本的单细胞mtDNA测序技术,并基于该技术绘制了老年个体的B细胞及单核细胞的mtDNA突变谱,发现老年个体的体细胞中mtDNA突变极为普遍,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及有害性
基于环境DNA技术解析河口鱼类群落时空差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团队和南海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团队在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解析河口鱼类多样性和鱼类群落时空差异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ure子刊:杨辉团队开发新型DNA碱基编辑器,首次实现高效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
研究团队通过引入DNA损伤修复蛋白Polη(一种在跨损伤DNA复制过程中倾向于在AP中间体对侧添加A的DNA聚合酶),大大提高了A-to-T的编辑效率和纯度
Nature:揭示辐射对父亲DNA的损伤会遗传给后代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科隆大学的Björn Schumacher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动物模型,发现成熟精子的辐射损伤不能被修复,反而会传递给后代。
Chem:上海交大肖泽宇/张健团队开发DNA“模块化”可编程策略,构筑双价配体实现对受体激活的精细调控
研究团队探讨了此最优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并实验证实了此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氨基酸位点。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镜确定了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癌细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会促进肠癌细胞的DNA修复,削弱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和肿瘤放化疗相互影响的现象,揭示了肠道普通拟杆菌可通过介导核苷酸合成促进直肠癌nCRT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据此寻找到可预测nCRT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华人科学家发现,辐射所致的父系DNA损伤可遗传给第三代,导致第三代出现极高的死亡率
该项研究推进了人类对辐射损伤遗传机制的了解。同时,该文作者强调,社会应额外加强对男性辐射防护的关注度。尤其对于备孕期的男性,应避免接触包括辐射在内的任何致突变物质,并且受损的精子应避免用于人工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