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RNA聚合酶通过反向运动帮助进行DNA修复

UvrD是一个转录伸长因子,结合RNA聚合酶,并当后者在一个病灶处停滞下来时促进其向后运动。

2014-04-11

Nature:RNA 聚合酶-I的结构被确定

RNA 聚合酶-I (Pol I) 转录核糖体RNA(后者是核糖体组装必不可少的),因此这种酶是蛋白生物合成和细胞生长的一个主要决定因子。 Pol I的误调控已被与几种类型的癌症联系了起来,而且Pol I也在成为抗癌药物的一个目标。 在本期Nature上,独立工作的两个小组发表了分别以3.0 A 和 2.8 A分辨率确定的由14个亚单元组成的酵母完整Pol I的X-射线晶体结构。

2013-10-31

JBC:DNA聚合酶β突变体能够促进肿瘤发生

之前的小规模测序研究已经发现,约30%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类肿瘤,其DNA聚合酶β已经发生突变。 研究表明,许多这种突变体具有异常的酶催化功能,诱导了细胞性状转化及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表明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Joann B. Sweasy等人发现,在大部分人类结直肠肿瘤里,POLB基因发生了突变。

2012-11-18

PLOS ONE:研究合成人工可“剪断”病毒DNA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人工酶作为“剪刀”,切断了引发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的DNA,从而遏制了其增殖。这一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疗由DNA病毒引起的疾病。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球形DNA病毒,所谓DNA病毒是核酸为单链或双链DNA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系中,它无法单独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2013-03-01

:DNA修复预防炎症诱发的肿瘤

6月11日,J Clin Invest.杂志在线报道了DNA损伤修复酶在炎症与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世界上超过15%的肿瘤死亡与其伴发的感染或炎症有关。因此,理解炎症如何促进肿瘤发生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活化氧和氮家族(RONS),炎性组织常常具有脂类过氧化造成的亚乙烯基碱基(ε-base)DNA损伤。

2012-11-18

Nature Neuroscience:一种DNA修复可修复特定基因组不稳定性

去乙酰化酶1(SIRT1)是一种用来修复受损DNA的酶,但8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报告发现,该酶还可以修复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如阿尔兹海默症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人”症,ALS)的小鼠体内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与身体中其他细胞不同,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分裂。既然不能通过复制现有DNA来实现修复,那么DNA受损以及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对神经元来说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

2013-08-30

Cell Res:DNA修复与p53协同调节肿瘤烷化剂敏感性

7月17日,Cell Res杂志在线报道了DNA修复酶N-甲基化嘌呤DNA糖基化酶可与p53基因协同作用调节肿瘤细胞对烷化剂的敏感性。 烷化剂诱发的全基因组碱基的损害,主要是由N-甲基化嘌呤DNA糖基化酶(MPG)修复。在某些类型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升高的MPG赋予细胞对烷基化剂更高的敏感度,因为MPG诱导的无嘌呤/ 无嘧啶(AP)的位点,引发更多的DNA链断裂。

2012-11-18

PNAS:利用RNA聚合酶突变体构建转录逻辑门文库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者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对酶类进行分裂和修饰从而产生一个新型的遗传逻辑门。

2013-03-17

Nature:DNA甲基转移抑制剂或是顽疾的新希望

用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型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是65%。然而,对于复发或难治性疾病的患者则前景堪忧。Leandro Cerchietti、Ari Melnick和同事提供的证据表明,通过改进顽症病人的疗效,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MTI)可能是一条途径。

2013-11-02